-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距发射基地两公里的成功希望小学也在疏散范围内。图为孩子们正在吃午餐。特派记者陈卓 摄
发射场周边将疏散2000人
“乡里的疏散方案将在今天晚上制订完成,全乡实际疏散人口将在2000人以上。”昨日下午,记者在冕宁县泽远乡政府采访时,该乡乡长许俊洪如是说。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位于泽远乡境内,四周都是村庄,该乡的那基、八一、跃进、麻叶林、前进、东方等村每到卫星发射之际,都有村民需要从2.5公里范围内向外疏散,除前进、东方仅有几十名村民需疏散外,另4个村的疏散人口均超过300人,其中麻叶林村的疏散任务最重,达千余人。
据介绍,由于常年承担疏散任务,该项工作几乎成了泽远乡的日常事务。许俊洪告诉记者,自1984年发射东方红二号卫星起,这样的任务年年都有,少则一两次,多则上十次。
“疏散村”群众笑对疏散
冕宁县泽远乡的麻叶林村,是个有着1600多人的彝汉混居村,因为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在咫尺,经常在卫星发射之前向外疏散,且人数逾千,所以得了个“疏散村”的雅称。
60岁的杨文波是麻叶林村的前任书记,他告诉记者,他家的院子恰好骑在2.5公里的界线上。每到发射前2小时,他总会要紧不慢地端张板凳走到离家几十米远的坝子上,与疏散到此的乡亲们摆起龙门阵,不知不觉间卫星便上了天。
22岁的万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她是5年前从本乡八一村嫁到麻叶林村,没想到的是,当姑娘时要疏散,当了媳妇也要疏散。而在58岁的彝族汉子罗伍打眼里,发射卫星和疏散就像吃饭一样,是件很平常的事,他扳起指头算了算说:“起码有50多次了。”他不无风趣地对记者说:“在铁路上和公路上走一下,停一下,看到卫星放上了天,就可以往回走了。”(特派记者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