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

2013年09月17日16: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国办发 指南 项目 科技厅 暂行规定 印发 国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科技局

七、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计划间的协同创新和集成支持,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及总成产品开发,实现电机、电池、电动辅件、变流器、车载增值信息技术、监控采集、车载智能充电等关键总成产品及相关的上游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高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水平及关键材料的自主化水平,提高关键零部件和总成的耐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成本,形成具有性能和成本优势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是指由整车控制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电池/电容/燃料电池及管理系统、电动附件及控制系统(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和智能电子仪表)等组成的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及产品系统。

1.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1)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系统集成、优化、匹配与控制技术,电传动技术,电动附件系统技术,燃油等辅助发电系统技术;

(2)动力系统平台电磁兼容性,电控系统抗干扰,高压电安全设计,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等技术;

(3)动力系统平台综合检测与控制技术,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性能测试。

2.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1)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平台集成、设计技术。技术平台总布置与优化,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等底盘总成的匹配优化设计,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悬置技术;

(2)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或者超级电容)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或燃料电池APU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优化及匹配,电-电耦合技术,制动力及制动能量回馈控制,高压电安全型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

(3)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控制技术,电动附件系统技术,热管理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提高可靠性、耐久性、降低成本技术等;

(4)燃料电池汽车电气安全和氢安全系统技术:车载氢燃料系统安全设计、检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碰撞条件下的电安全和氢气安全的CAE分析和测试技术。

3. 混合动力汽车(含插电式)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1)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含插电式)构型、规划和定义,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工程化集成设计;混合动力发动机设计开发和匹配优化,发动机与变速箱、电机的集成设计与优化;

(2)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综合控制与能量管理、高性能动力电池组和储能系统(兼顾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动力电池)、车载充电器、电动化辅助系统等关键部件技术集成匹配;

(3)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台架标定和优化。

(二)电控相关技术与产品

电动汽车电控关键技术与产品是汽车向电动化、电子化转型的重要标志,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在控制软件与硬件方面的集中体现。电动汽车电控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及动力系统相关部件的协调控制,车载能量系统的双向控制、电动化底盘及电动辅件的控制等。

1. 整车控制器及关键零部件控制器

(1)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器产品技术;

(2)电池管理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器产品技术;

(3)电动附件系统控制器产品技术,增程器控制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控制器等产品技术。

2. 电控产品生产装备、开发及标定工具

(1)控制器生产制造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器生产焊接、组装设备,编程器、故障模拟箱等其它装备;

(2)控制器测试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发生器、网络测试设备、硬件在环仿真系统、高低温测试系统等;

(3)控制系统开发基础软件。包括但不限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多核CPU的集成开发环境,动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控制优化软件等;

(4)电动汽车控制系统集成开发、匹配标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多ECU匹配标定和监控平台软件,统一匹配标定工具软件等。

3. 电控系统共性元器件技术与产品

(1)电动汽车用车辆级专用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度电流传感器、电机位置传感器、氢气泄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

(2)电动汽车用车辆级专用逻辑芯片,包括:动力系统相关电池监控、均衡专用芯片,高压安全监控专用芯片等;

(3)电动汽车用车辆级功率驱动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集成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大容量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及其驱动芯片产品。

(三)电池相关技术与产品

拥有车载储能及能量发生装置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主要区别之一。车用动力电池主要用于纯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及超级电容均可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用于燃料电池汽车车载发电,燃料电池汽车中仍需要部分车用动力电池进行制动能量回馈和能量调节与平衡。主要支持方向如下:

1. 车用动力电池/超级电容

(1)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技术及产品。包括车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的正负极材料、集流体材料、隔膜材料、包装膜材料和电解质/液等关键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2)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技术及产品。包括用于混合动力系统(含插电式)的车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镍氢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单体、模块的先进电池制造技术,安全性设计技术,生产一致性控制技术等及其相关产品;用于纯电动动力系统的车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模块的先进电池制造技术,安全性设计技术,生产一致性控制技术等及其相关产品;

(3)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管理系统技术及产品。包括动力电池充放电均衡管理技术,电池荷电状态(SOC)和电池健康状态(SOH)估算技术,绝缘保护、电磁兼容(EMC)防护、温度控制等安全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高压接触器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4)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系统集成技术及产品。动力电池系统高效控制策略,动力电池系统热、电、结构设计等一体化集成技术,动力电池系统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5)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生产装备技术及产品。电池工艺性制备装备技术(电池极片制造装备),电池组合性制备装备技术(电芯装配制造装备) ,电池活化检测装备技术(电池化成、分容、测试装备)及其相关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电池制备设备、化成设备及测试设备等;

(6)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及产品,包括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技术,动力电池回收工艺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7)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其关键材料测试评价技术,包括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关键材料测试评价技术及其相关测试规范、行业及国家标准等。

2. 车用燃料电池

(1)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技术与产品。车用燃料电池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电堆关键组件产品;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用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加湿器等系统部件技术与产品;

(2)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控制技术与产品。各子系统与电堆操作的反应与协调技术;电池堆和周边系统的在线监控、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技术,高可靠性控制系统,氢泄漏安全预警和应对技术与产品等;

(3)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燃料电池辅助发电系统(燃料电池APU,增程器)总成技术与相关产品。

(四)电机驱动相关技术与产品

电动汽车用电机包括永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不同类型,车用电机又与机械传动系统结合组成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 可分为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电机总成(发动机+ISG/BSG)和机电耦合传动总成(电机+变速箱),用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纯电驱动车型电机及其传动系统,以及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发电机组(APU)系列等。主要支持方向如下:

1. 电机及控制器技术与产品

(1)满足整车应用要求、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驱动系统总成产品;

(2)车用驱动电机本体及控制器产品;电机材料和零组件产品;满足各种整车封装需求的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绝缘材料系列产品等。

2. 电驱动系统总成技术与产品

(1)机电耦合变速箱总成产品,包括:电动车用各类变速器及其控制系统,以及电机-变(减)速器总成,轮毂电机-变速器(驱动桥)总成,轮边电机-变速器(驱动桥)总成,以及商用车和乘用车用的混联和并联集成式电机/变速箱产品等;

(2)辅助发电系统(APU,增程器)总成产品。包括:各种油电(含汽油机-发电机、柴油机-发电机等)、气电(含CNG/LNG/LPG发动机-发电机)APU的总成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等。

3. 电驱动系统开发与生产装备

(1)电机及其零部件生产装备。电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制造所需的各种设备,包括:集中充磁设备、下线机、真空沁漆设备等;

(2)电机研发与生产所需测试装备。包括:电力测功机、电机及其控制器环境模拟装置等。

(五)电动化底盘及车载信息系统

电动汽车走进市场、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的技术、性能、成本问题,还要配套解决汽车电动化所带来电动辅件系统的开发需求问题,解决将动力系统和电动辅件系统集成为全新电动汽车底盘的开发需求问题。同时,还要根据信息时代车辆用户的需求、电动汽车新型商业化模式的需求,开发与车辆电动化、电子化、智能化发展配套的全新车载信息系统。

1. 电动化底盘及电动辅件系统

(1)全新商用车、乘用车、微型车电动化底盘的结构设计、产品开发,电动部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技术,电动化底盘及电动辅件系统的匹配、控制和测试技术;

(2)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系统技术与产品,电动汽车功率变流装置技术与产品,电动车辆用接插件、继电器、线束、熔断器、电容等电器部件技术与产品。

2. 电动汽车车载信息系统

(1)电动车智能化与车网融合技术(V2X),包括但不限于:V2G---汽车到电网的链接;V2H---汽车到家庭的链接、V2V---汽车到汽车的链接等相关技术与产品;

(2)嵌入式车载网络通信系统,数据采集与记录模块,运行远程安全监控,基于车内和车外信息感知和智能控制的车辆主动安全等的相关技术与产品;

(3)智能多媒体终端与数字化仪表等的相关技术与产品。要求但不限于:可将制动能量回收、绿色驾驶修正建议、剩余电量与里程、互联网增值服务等用户信息和数据采集设备信息实时显示,并具有车载信息实时监控、互动和提醒驾驶员预警等功能。

(4)电动汽车能源供给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接入无线网络在智能终端界面显示周边地区停车场和充电站信息,可显示当前剩余停车位和充电站剩余充电能力等信息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相关技术与产品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充电系统、加氢系统等。充电系统又包括充换电站系统、充电桩群系统、充换电监控系统、与智能电网互动系统及其所使用的各类交/直流充电机等。

1. 电动汽车充电、加氢技术与装备

(1)高效、高比功率各类充电机技术与产品,与新型商业化模式配套的充换电站系统等;

(2)充/换电设备模块化开发技术,适用于场站和车载等充电机应用环境的新型高效电路拓扑、功率模块和控制技术等;

(3)制氢、储氢、加氢关键技术与装备;

(4)充/换电站、加氢站安防、消防等配套技术与设施。

2. 电动汽车综合能源供给系统

(1)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互动技术,智能充换电站系统、双向柔性充电机相关技术与产品,保证微网及配电网安全的实现技术、氢、电、气互转峰谷调节系统技术等;

(2)制定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网络总体推进技术方案和发展规划。结合电动汽车不同集成示范应用区域特点,进行电动汽车充电和加氢基础设施示范工程建设。

(七)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高技术服务

电动汽车产业化瓶颈及其解决方案是目前各国及国内研究的热点,如何找到电动汽车市场化的新型商业模式, 构建一个能支持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车网融合技术集成的纯电动汽车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平台,并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配套形成一批技术、服务、标准规范,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服务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开发集成应用服务企业,培养专业化、高素质开发人才队伍,提升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

1. 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服务

(1)电动汽车整车开发技术服务。电动汽车相关的整车对标分析、整车性能设计与优化、各类电动汽车设计开发与样车试制、工程样车设计制造、整车开发同步工程技术等;开展车身、底盘、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轻量化设计开发等技术服务;

(2)动力系统集成开发与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技术服务。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集成开发、相关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服务;

(3)电动车辆整车性能测试评估与分析技术服务,动力系统测试评估与分析技术服务,产品验证和安全评估技术服务等。

2.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及集成应用服务

(1)纯电动汽车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平台设计规划技术服务。研究提出适合不同城市区域交通需求、市场需求特点的电动汽车新型商业化模式,配套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化及相关交通体系、能源供给体系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集成创新,实施由区域地方政府参与的技术集成及商业化应用平台建设示范工程等;

(2)纯电动汽车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平台相关的标准、法规研究技术服务。与动力系统平台化、模块化发展相适应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模块化、系列化规格化企业技术标准、企业联盟技术标准等(为国家标准的形成奠定基础);智能微型城市电动车辆标准研究报告,企业标准、企业联盟标准、区域示范标准、强制法规要求等(为国家标准的形成奠定基础);

(3)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如动力电池等)绿色制造、电池梯级应用等技术支持和服务。动力电池等全生命周期环保性能评价与绿色制造技术,旧电池评估、分选及二次成组技术,电池回收、再利用及无害化技术等。

八、现代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重大需求,按照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转化一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农业成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支撑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要素加速向农业和农村集聚,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良种培育

针对现代农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和利用现代生物育种和繁育技术,培育和转化农业生物高产、优质、抗逆、高效新品种以及特色、专用新品种,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1)良种培育新方法、新技术;

(2)生物技术育种;

(3)农作物、林木、园艺植物品种培育与繁育;

(4)畜禽水产品种培育与高效繁育;

(5)农业生物特色、专用新品种培育。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