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首次载“乘客”下潜进行深海科考

2013年06月19日11: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蛟龙 乘客 深海海底 蛟龙号 冷泉 科考 载人深潜器 旅行 科学家 潜航

中国网6月18日讯(记者 李睿)6月18日9时37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继昨日首次成功实施了下潜作业并有重大发现后,今日在南海北部冷泉作业区继续开始第二次下潜作业,至记者发稿时,“蛟龙”号已完成各相关下潜试验任务,并成功浮出水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次搭乘科学家进行深海科考,下潜人员除两名潜航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唐嘉陵、中科院张东升外,还有一名“乘客”同济大学周怀阳教授共同见证此历史时刻。

本次“蛟龙”号下潜体现了潜航员与科学家的默契配合,所有下潜的潜航员均参加了去年7000米海试,并根据科研目标需要同济大学周怀阳教授有幸成为了蛟龙号搭载的首位乘客,“第一次下潜见到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相信这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怀阳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

“蛟龙”号本次下潜定位于工程和科学应用的相结合,进一步验证了长基线定位系统的性能,成功采集了海底相关环境参数。“蛟龙”号经过近7小时的水下作业,获得了碳酸岩、生物、微生物样品和水样,据悉,本次在南海北部冷泉区发现的深海生物,将揭开其食物来源之谜。

科学家链接:

同济大学 周怀阳教授

冷泉为海底之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产生的一些流体组分在海底表面的溢出。与洋中脊出的热液不同,冷泉的温度与海底周围温度基本一致,由于溢出的流体富含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组分,可给一些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细菌和古菌)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丰富生物群落即以这些化能合成微生物作为初级生产力。所以冷泉活动处一般都是深海海底生命极度活跃的地方,相比于其他的深海海底,冷泉好像“沙漠中的绿洲”。有关冷泉的研究义:一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窗口,二是海底底下天然气水合物寻找的标志之一,三是全球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前沿之一。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海洋中国-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