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日,美国太空标准和创新中心专家公布研究结果称,1月下旬撞坏俄罗斯“太空球透镜”卫星的肇事者极有可能是中国2007年进行反卫星试验导致的太空碎片,这一“大胆”猜测不仅被中国外交部斥为“不专业、不负责任”,而且撞击受害者俄罗斯方面也颇不以为然,甚至高度怀疑其背后包含的用意。的确,对这个与美国政府,特别是五角大楼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组织及其专家的上述研究结果,人们即使认为其用意不是在试图影响中俄关系,也是为其继续推进天基监视系统建设,强化单边太空优势寻找理由和借口。
大撒太空钉子
谁把太空当垃圾桶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俄罗斯卫星被撞事件祸起太空碎片,虽然美国跟踪太空卫星与太空碎片的技术精度全球领先,但把矛头指向中国,则要拿出碎片相关观测数据和轨道参数数据,经过实际验证之后,才能在技术上说明这样的猜测是否科学。而到目前为止,美国太空标准和创新中心专家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前提下,通过猜测而得出来的,用了诸如“可能”、“应该是”等词语来描述。用“不专业、不负责任”来形容它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就是这样经不起推敲的分析研究,经过美国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放大和有意无意地扭曲竟然形成了“中国是肇事者不证自明”的舆论氛围。
卫星被撞事件再一次把“太空垃圾”的严重危害性生动地摆在人们面前。据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研究及应用中心首席研究员刘静介绍,人们俗称的太空垃圾就是指太空中存在着的大量碎片,它们就是停留在太空轨道上或重返大气层的无功能人造物体,类型种类五花八门,从卫星的保护罩到火箭发动机残骸,从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到核动力卫星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实际上,从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空间碎片总数应该已远超4000万个,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它们一般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高速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如果把太空碎片称作太空垃圾,美国则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垃圾大王。美国不仅在迈向和保持航天强国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而且还在进行太空武器试验过程中,用导弹摧毁报废卫星制造了很多太空垃圾。比如,2008年2月,美国在一次导弹摧毁一颗报废间谍卫星试验中就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太空垃圾。更有甚者,冷战期间,美国为确保战争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稳定进行无线电通讯,启动了在太空散布数亿根铜针,形成一个8公里宽,38公里长云环的“西福特计划”,这些铜针中的相当一部分最终成为了太空垃圾。
撞击风险增大
全人类最终都是受害者
从人类航天史拉开序幕以来,太空垃圾引发的事件层出不穷。1983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碎片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提前返回地球。1986年,欧空局的“阿丽亚娜”火箭入轨后不久爆炸,形成了564块10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些如散弹枪弹般密集的“弹丸”后来直接造成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失灵。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及时收到地面系统警报避免,躲过了与苏联火箭残骸相撞的劫难。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2月11日,美国的“铱星-33”与俄罗斯的一颗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距地面800公里的太空中相撞,自身卫星受损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太空碎片。
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航天器自然形成的太空碎片将不断增加。轨道物体之间的碰撞概率将大幅增加,不但完好的航天器会被撞毁,产生新的碎片;碎片之间也会发生撞击,产生更小、更多的碎片。这是一个类似于“链式反应”的恶性过程。太空碎片的数量甚至可能像雪崩一样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直到近地空间完全被碎片笼罩,再也没有航天器可以突破这个由碎片构成的牢笼,发射新的太空器几近不可能,人类将被禁锢在太空垃圾网包裹的地球上。届时,高度依赖现代通讯卫星等现代太空设施的人类将发现自己的生活难以维继,人类文明程度甚至大幅后退。这就是可怕的“凯斯勒症候群”。
可持续利用太空
联合施策治理是正途
太空环境已经严重污染,太空垃圾主要产生者特别是美国当然要负主要治理责任,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行为透明度至关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太空垃圾的监测清扫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国家以此为理由,对别国航天器进行监控干扰,或者进行太空武器试验,引发新一轮太空武器竞赛。实际上,美国的行为已经引起人们的警惕,去年底,美军方宣布将在澳大利亚部署功效强大的雷达和太空望远镜,旨在提高该国监测亚太地区太空碎片的监测能力。但是,有专家指出,此举监控中国太空发射的意图非常明显。
为促进各国联合行动,相关国际组织正积极行动起来,空间问题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介绍说,国际航天安全促进协会提议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制定太空交通规则,预防航天器间发生相撞事故,减少新的太空垃圾产生。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认为要根治太空垃圾顽疾,有必要建立两大机制。一是“国际技术控制和共享机制”。二是“国际义务制度控制和共担机制”。主要航天大国在联合国等机构的协调下,建立反垃圾技术研发共享机制,通过公开技术和出售技术,为那些需要发射卫星的国家提供反垃圾技术模块,从而从源头从技术角度控制垃圾的来源。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空间碎片行动计划首席专家李明透露,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反太空垃圾行动,并于2000年起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目前已确定了以数据库为载体的“空间碎片探测预警工程”、以防护设计专家系统为载体的“空间碎片防护工程”和以空间碎片减缓设计标准为载体的“空间环境保护工程”的3大主题工程。为太空环保做出了卓越贡献。(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