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初秋,黄海某海域风平浪静。海面上,来自北海舰队某快艇大队的4艘新型导弹艇,正挟裹着薄雾衔枚疾驰。
中新网10月2日电据中国军网海军频道报道, 这是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实兵对抗演练。快艇编队任务艰巨:突袭“敌”舰艇编队。
南风起,海雾散。从记者所在的指挥艇举目望去,身披海洋迷彩的快艇编队,在海面上若隐若现,棱角分明的外形透着丝丝杀气。
“方位××,距离××海里,发现目标。”艇长张利民接收到目标指令后,迅速传达至各战位。
记者在作战指挥室内看到,预警机已将数据链通过目标信息传入控制台:目标经纬度、方位距离坐标、舰型大小、战术特征等,从屏幕上一览无余。指挥仪班长张裔迅速装定攻击要素。
“以前目标指引要经过高频电话通报、航海部门标图测算、指控部门手动输入等繁复的环节。现在指挥员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可以将命令直接下发至战位普通士兵,像作战长等很多岗位目前已经取消。”张艇长告诉记者。
“左舵××、×车进×。”说话间,张艇长果断地下达了指令,快艇突然启动,全速向目标侧翼机动。
与此同时,发射兵韩晓晓和孔祥臣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发射架准备和导弹发射通电检测。
千钧一发之际,察觉到危险的“敌”编队如受惊的马群突然加速机动,同时发射红外干扰弹和烟幕弹。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韩晓晓毫不慌乱,仍根据指令迅速按下发射按钮。面对新型导弹,这些简单的干扰方法影响甚微。
艇身上的隐身罩门立即打开,导弹呼啸而出。其他各艇也同时发起攻击,数枚导弹如冲锋的骑兵阵掷出的柄柄长矛,向“敌”编队刺去。
少顷,编队接到数据链传来的战场打击效果评估:突袭成功,目标编队被彻底“歼灭”。
直接参与打击行动的寥寥几名官兵,却直接决定了“敌”整支编队的命运。记者不由感叹:“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流传几千年的兵家至理,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场上,似乎需要重新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