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戚发轫作学术报告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模拟图
天宫一号近况如何?中国什么时候进行探月活动?中国空间站何时能够建立?新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中国真空学会2012年会和510所建所50周年的活动上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前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天宫一号还有没完成的任务
戚发轫院士告诉记者,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第一步就叫载人飞船阶段,第二个阶段叫空间实验室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是干嘛的呢?就是要为第三阶段,就是空间站阶段做技术准备。首先是要解决出舱活动,这个事情通过神州七号已经完成了,中国人能够出舱返回,这个技术解决了。二是解决交汇对接。两个东西交汇对接,谁和谁交汇对接也有不同的方案,俄罗斯是飞船和飞船对接。中国人曾经想把轨道舱留在那儿对接,后来发现还不够,我们就搞了一个“目标飞行器”,有一个目标在飞行,下边有一个跟踪飞行器跟着它。这个飞行器就是天宫一号。其目的,第一步是作为交汇对接的目标,第二步就是空间实验室,人可以生活在里边,待一段时间再回来,等于是给空间站做技术准备。这件事情比出舱活动复杂,天宫一号目前已经完成三次交会对接的主要任务。但是还有一些后续试验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今后还将从天宫一号上取回数据或试验物。
至于大家都在关注的神舟十号火箭,戚发轫说:“神十目前正在进行下一步研究,至于什么时候发射还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神十将会继续载人升空,从天宫一号中带回实验样本等物。”
两年后发射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
戚发轫告诉记者,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航天员队伍的储备和医学保障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步伐都坚定有力。戚发轫表示,无论“嫦娥奔月”,还是“天宫一号”与“神八”完美对接,人类进入太空每一步都离不开把航天器送上天的运载火箭。此前我国的火箭运载能力都在10吨以上,美、日、俄已经有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航天器越大,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就越高。目前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就是在运载能力上与这三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大推力火箭,有望在未来五年实现首飞。其中长征五号预计2014年首飞。它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5吨的运载能力。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目前大型部件已经研制完成,发动机正在试车。长征五号在技术上是全新的火箭,相比以往的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成倍的提高。它研制成功后将改变目前中国火箭大幅度落后于世界运载火箭先进水平的局面。他告诉记者,我国即将于2014年首发“长征五号”火箭,其运载能力将比之前的火箭提升一倍。
2020年中国空间站将建成
美俄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呢?戚发轫告诉记者,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正有序推进。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这个任务“神五”“神六”已完成。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天宫一号”和与之对接的飞船正肩负这一使命。第三步就是建成空间站。戚发轫说,2020年之前,中国将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建成中国空间站。它包括一个重20吨的核心舱、两个20吨的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总重量将达到80吨。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而这也是国际空间站预计退役之年。那时,中国空间站或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发展航天根本目的是服务民生
针对有些人认为国家每年在航天上花那么多钱,还不如花在百姓身上更实际的观点,戚发轫并不认同,他表示,发展航天事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让地球的人类、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更富裕。他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要生活得好,生活质量高都离不开航天,离不开卫星。比如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那么这个信息的传输就非常重要,我们能够实时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我强调‘实时的’就是哪儿有事我们就知道,世界上任何信息都能到这儿来,那就是要有卫星。信息传输、通讯、广播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了。假如说我们没有这个卫星,那么电视机也没有销路。”他说。
戚发轫告诉记者,在生活方面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也需要靠航天科技。获取这个信息,卫星上天了,把地球所有的信息都搞清楚了。最典型的就是气象卫星,每一天看天气预报都有一个云图,这个云图就是气象卫星,在我们中国的上空每天24小时把云图都搞清楚了,所以天气预报非常准确。至于信息发布,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用导航的终端,当然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美国的GPS,但是现在我们中国的“北斗一号”也在推广应用。我们今年的1月17日又发射了“北斗二号”第三颗星,我们大概到2012年发射十几颗星,到2020年就要组成一个三十几个卫星的网,相当于GPS全球的了。所以应该说航天事业的发展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了,我们谁也离不开它了。比如说有海洋卫星、资源卫星,中国人不仅为自己服务了,也为世界人民服务了。比如中国的气象卫星,它的气象资料无偿地提供给世界各国使用,应该说影响很大。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载人,这个载人虽然现在还没有为老百姓直接服务带来什么好处,主要是政治影响、国家综合力的体现,但是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技术也推广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举两个小例子,现在小孩都用尿不湿,这个尿不湿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最早就是航天员上天为了方便也用尿不湿,现在变成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再一个就是微波炉,航天员上天要吃饭,长期都吃凉的不行,要热的,但是为了安全不能用明火,所以把微波炉给航天员用。可以想见,未来的太空,包括远程医疗什么的都可以和普通老百姓之间实现互动。(记者孙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