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十年来,北京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变化,而在这背后,是理念的悄然转变和发展步伐的大幅提速——
1999年,北京提出“数字北京”建设目标,至2010年已基本实现。而从2010年起,作为支撑“智慧北京”发展、为城市信息化插上翅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的云计算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建设“数字北京”时代,中国在信息产业PC、传统互联网的两次变革中并未掌握核心产业链。而在建设“智慧北京”时代,北京抓住先机,成为全球最早将云计算产业提升为地区战略的城市之一。今年,北京形成了南有亦庄、北有中关村的两大云计算基地格局。市经信委副主任姜贵平解释,南部的中国云产业园以硬件制造为主,而中关村云计算产业基地则要发挥研发优势,侧重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
从更快到更“聪明”
“六七年前,家里上网用ADSL,当时带宽512K,已经是最快的啦!看新闻、玩玩小游戏还可以,像今天这样边下载电影边玩网游,那可是没想过的。”家住天通苑小区的李兴华回忆,那时候爱玩网络游戏的他经常往网吧跑。
截至2010年,北京市已经实现了2兆宽带全市覆盖,20兆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了335万户,覆盖率达到50%;光纤到户数200万户,覆盖率达到28%;3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无线城市建设初现规模。到今年年底,全市范围内将实现20兆宽带全覆盖,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100万户。
“宽带提速是‘智慧北京’发展的前提。因为无论多高科技的云后台、应用、物联网,都要有数据高速地‘跑起来’才能派上用场。”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黎江说。
与此同时,一些从前想也不敢想的信息服务正在一个个实现:手机上网流量异常,客服用几秒钟就能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辨别出异常流量。而在几年前,这样的查询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几天;入住酒店,客房一角的“智能自助终端”不仅能方便地调节灯光、窗帘、室温和电视,还能量身订制旅游服务;当患者坐上急救车,急救平台迅速将采集到的病人生命体征数据、发病原因、病情描述、急救车位置等信息反馈给相关医院,让医生提前介入急救……
市经信委电子与政务处副处长刘旭说,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信息服务,得益于“数字北京”对宽带网络的建设,更源于近几年来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转化提升。
“‘智慧北京’,说通俗点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便捷。相比数字时代注重网络基础建设,‘智慧北京’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注重信息技术的智能融合。”
给城市插上“云”翅膀
“云”,这个听起来有些奇妙甚至神秘的名字,是如今互联网界最炙手可热的概念之一。
“云计算概念刚起来的时候,有不少人怀疑中国什么时候能有云计算的公司出现。”2007年,姚宏宇从美国雅虎总部归国创业,入驻亦庄云基地时,不少业界人士仍将信将疑:“中国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你们能行吗?”
5年后,姚宏宇任CEO的友友系统已经成功为包括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在内的多家企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不少传统企业一听说他是搞云计算的,也常常多问几句。“与美国主要靠谷歌、亚马逊等市场巨头推动不同,中国的云计算热潮,政府功不可没。”姚宏宇说。
2010年,市经信委发布《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首次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位于亦庄的北京云基地和两公里开外的中金数据公共云后台落成,完整云产业链所需的战略布局启幕。
在黎江、姚宏宇等云计算从业人士看来,正是在“智慧北京”和“祥云工程”战略的推动下,云计算才能迅速在北京落地。反过来说,云计算也正在给这座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
2009年,黎江回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云计算领域的创业者之一。而今,他所在的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承载了我国第一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云后台,可支撑上万台服务器运行,实现庞大数据库“秒级”查询服务。
弯道超车的“北京速度”
每周三早上,中国首家“云服务器”供应商天地超云公司(以下简称“超云”)副总裁董昕都会坐在云基地7层的会议室里开例会。只不过,会议对象不是内部员工,而是云基地中兄弟企业的负责人。“在‘云端时代’,与这些兄弟企业有效沟通,我们能最早知道在‘云’的另一端,客户想要什么。”
2011年,25款本市自主研发生产的定制云服务器在亦庄云基地下线。从产品构想到第一台服务器下线,再到批量发布系列新品,超云的速度相当惊人——第一台超云服务器从构想到试产,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而从第一台服务器下线到批量发布系列新品,只花了3个月。
由于专注于高密度云服务器的研发、生产,与惠普、IBM等云服务器厂商相比,超云对最新芯片技术、市场动向的反应比国际IT巨头还要快,“同等性能、规格的服务器,我们能比惠普提前3个月生产出来。”
董昕将其归功于基地内兄弟企业的“借力打力”、紧密配合。
定制云服务器时,需要针对客户需求,对运行不同应用软件的服务器进行性能调优。而在云基地里,超云与应用软件企业之间的对接十分便捷。“办公室就在同一栋楼,即使没有每周例会,平常也低头不见抬头见,默契和信任感无形中就培养起来了。”董昕说。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要落地实践,单靠某一个专项科技很难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形成产业化聚集,才能形成端到端的创新服务能力。如今,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宽带资本联合创建的北京云基地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涉及云服务集成商、云操作系统、中间件、云服务器、终端应用等企业,云产业链日渐形成并完善。
“传统互联网时代,最关键的创新早已被美国人牢牢掌握,而云计算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姚宏宇说,在友友提供服务的多数项目中,不乏甲骨文、IBM等国际巨头参与竞标,而他们多次以技术和服务“PK”成功。不久前,友友又成功拿到了在中国移动某云计算项目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实习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