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萤火1号”在随“火卫一·土壤”升空后仍“乘坐”在其上。它们“手牵手”进入火星轨道,装在“火卫一·土壤”顶部的“萤火1号”在绕火星飞行3圈后两者分道扬镳:“火卫一·土壤”变轨到火星圆轨道上寻机登陆“火卫一”,钻取土壤样品后返回地球;“萤火1号”则在近火点(距离火星最近的点)800千米、远火点80000千米、轨道倾角小于5°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正式履行火星探测使命。
采用这种联合探测的方式对参加合作的中俄双方都有益。对于中方来讲,由于时间紧张、资金有限、没有经验、测控困难,所以短期内研制小型火星探测器,并且搭载在较大的火星探测器上发射和飞向火星,可以避开一系列技术问题;对于俄方来说,其运载火箭和火星探测器都有搭载余量,顺便搭载“萤火1号”不仅对自己的火星探测任务没有影响,还可获得额外的科学数据和经济效益。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自己的深空测控网,也有足够的运载能力,所以将争取于2013年独自发射、测控自己的火星探测器。据悉,我国火星探测的步骤将与月球探测计划类似,采用“绕、落、回”,即第一步是实施火星环绕探测,并开展软着陆技术验证;第二步是实施火星软着陆,开展火星就位探测;第三步是实施火星无人采样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