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的巡航导弹。
相关链接
飞航导弹的“前世今生”
飞航导弹亦称为有翼导弹,是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翼面产生的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并利用翼面控制其飞行轨迹的导弹,包括多数反飞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巡航导弹等。
飞航导弹的发展变化可以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初算起,至今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初创阶段(1940~1945年):以德国研制的V-1飞航导弹为代表,其飞行高度通常为900m,飞行马赫数0.5,射程350km,等高、等速、直进式飞行。V-1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大量使用的飞航导弹。
验证阶段(1946~196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两国以V-1导弹为基础,大力发展各自的飞航导弹技术,其中尤以苏联的低空、近程反舰导弹“П-15”实战效果最为突出。
发展阶段(1968~1990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舰对舰导弹首次实战应用。埃及第一次用苏制“П-15”导弹击沉以色列“艾拉特”号驱逐舰,开创了“小艇打大舰”的海战格局和现代海战的新纪元。
创新阶段(1991年至今):1991年海湾战争以及其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制巡航导弹和其它飞航导弹显示了巨大威力。朝着多极化发展的飞航导弹,在未来局部战争的远程、无人、精确打击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刘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