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育8只“人耳鼠”为验证,请专家鉴定澄清
曹谊林教授澄清说,最初在美国获得成功并被报道的活体鼠不能被永久保存。“人耳鼠”的正常实验过程是将带有软骨细胞的生物材料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后在无菌饲养条件下需6-8周才能形成软骨。当年他接到上级要求参展国家“863”计划成果展的任务时,离开布展仅2周,实验室将软骨细胞接种到可降解材料的支架上并植入裸鼠体内送去参展。由于裸鼠缺乏免疫力,在展会参观人员众多的环境下,裸鼠被展出后2周死亡,实验周期未能完成,裸鼠体内确实还未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
在学术成果遭到质疑后,曹谊林教授研究团队从今年6月21日起再次进行重复验证实验。从6月24日,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开始,经过体外一周培养、将接种了细胞的耳廓支架植入裸鼠体内,6周后,8月中旬,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构建了“人耳软骨”,形态良好。经学术鉴定委员会专家现场考察和学术评议,并对活体“人耳鼠”当场取材验证,经第三方机构作组织病理学鉴定,证实确为软骨组织。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人耳鼠”的技术是真实和成熟的。曹谊林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不少新成果,特别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和缺损修复的大动物模型研究,体外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技术等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特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审计署已派员审计,曹谊林“要把故事讲完”
曹谊林教授领街的团队现在不但可以在裸鼠体内用动物的软骨细胞成功再生人耳,在体外培养箱内也能形成再生人耳廓形态的软骨,这一成果已于2010年发表在Biomaterials杂志。应用小耳症病人的残耳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箱中再造人耳廓形态软骨,也获得成功。曹谊林教授表示,这是推进该技术临床应用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目前人残耳软骨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已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相关的产品标准也已制订,近期准备开始更全面的检测。
上海交大方面证实,今年7月5日至14日,国家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接实名举报,专程派人来上海九院调查审计曹谊林科研课题申请和经费使用情况。经过10天的审计取证,曹谊林教授自1999年至今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或科研课题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涉及项目经费总额6409.23万元,所有项目均已结题,通过验收。其7个课题的经费使用均严格按项目计划后执行,科研项目达到任务书预期效果。
“不存在骗取3亿科研经费的可能,6千多万973项目经费,要分给全国几十家组织工程研究的合作单位,我个人只做了一部分子课题。”曹谊林说。
曹谊林曾是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对他“人耳鼠造假”的揭发正在其候选人资格的公示期间。8月17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已没有曹谊林。对此,曹谊林称,能否当上院士并不重要,只希望这场风波不要影响到中国组织工程学的蓬勃发展。
曹谊林介绍说,近十年来,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大动物模型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和修复组织缺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气管软骨、颅骨、下颌骨、股骨、屈肌腱、腱鞘组织、皮肤、角膜基质、角膜上皮等组织的构建与缺损修复,利用动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其临床应用前景,曹谊林满怀乐观。
曹谊林回国后一直积极推动组织工程研究向应用的转化。据了解,位于上海闵行区紫竹科学园的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组建之初就摒弃了传统科研院所的形态,以股份制为组织架构,曹谊林为主任。他同时也任上海国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其多项学术成果已展开工程化组织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研究,并建立了支架材料工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工程化组织生产GMP厂房,制订了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组织工程骨和肌腱的种子细胞安全性已获得中检所合格检测报告。但有研究人士表示,国家对医用新材料的审批相当审慎,这些成果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要经过的周期,仍难确定。
“有质疑不全是坏事。我一定会把‘人耳鼠’的故事讲完,让这些成果尽快应用,造福需要修复各类缺损的病人。”整形医生出身的曹谊林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