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之八:史上首次由一个机构负责四个仪式
组织机构是进行创意与制作的基础和保障,开幕式的创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整个开幕式团队的组建和运行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创新的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上,北京奥组委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尝试呢?
组织机构是进行创意与制作的基础和保障,开幕式的创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整个开幕式团队的组建和运行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创新的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上,北京奥组委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搜狐体育讯 从创意方案征集之前,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组织机构建设就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从2006年,一个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层结构组成的运行机制逐渐成型。
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将它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创意团队就是这个工程的核心和大脑,大脑的指令最终被实施要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躯体和四肢。自2006年4月份开幕式工作团队组建起,北京奥组委就开始了自上而下,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团队建设工作。
2006年5月,北京奥组委成立了由主席刘淇等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为整个开闭幕式筹办工作的把握总体方向,研究总体政策,并不直接干预创意工作本身。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北京奥组委在领导小组之下又成立了由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蒋效愚和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对开闭幕式筹备工作中的重大事物进行决策。
在执行层机构的建设上,北京奥组委面临着抉择。按照以往大型运动会的经验,组委会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开闭幕式的运营工作。一种是将创意和制作完全分离,由组委会负责创意,将制作承包给富有经验的专业制作公司来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专业制作公司在技术力量、成本核算等领域的优势,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制作公司出于盈利的需要有可能会造成组委会的成本过高。悉尼奥运会采用的则是部分组委会承担,部分承包给公司的方式,这种方式则有可能造成管理和运行上的不协调。
北京奥组委选择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创意和制作全部由自己承担。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组委会可以完全掌控创意的方向和制作的成本,在这两者之间取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缺点——全部由组委会来承担必然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并在短时间内集合创意、制作、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家和专家。当北京奥组委确定采用这种方式时,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顾问瑞克伯奇曾经给奥组委提出过善意的建议,以他的经验来看,短时间内要组成这样一个机构难度太大。然而,中国特有的举国体制和海内外华侨华人艺术家支持北京奥运会的热情使得这位悉尼奥运会的总制作人大开眼界。在他看来的劣势,在北京反而被转化成为了优势。
在开闭幕式筹备工作之初,这项工作由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仪式处负责,然而,这样设置远远无法满足开闭幕式如此庞大的系统工作。而且,相对于北京奥运会其他文化活动而言,开闭幕式有其特殊性。于是,2006年9月底,北京奥组委成立了专门负责开闭幕式工作的部门——开闭幕式工作部。至此,开闭幕式筹办工作完全从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独立出来。同年底,北京奥组委又注册成立了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具体负责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四个仪式的实施工作。这样,就完整地形成了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层结构的运行机制。
开闭幕式四个仪式的操作,实际是由三个团队来完成的。第一个是创意团队,张艺谋任总导演,张继刚、陈维亚任副总导演,下设焰火、灯光、音乐、舞美、服装、道具等多个设计工作室,分别负责四个仪式各项方案的创意、策划工作。第二个是技术制作团队,于建平人技术制作组组长,路建康任制作总监,下设指挥通讯、地面及上空设备、排练场地、仪式、演员等各类技术工作室和制作工工作室,统一对四个仪式的各项创意方案进行技术论证、技术设计和制作实施;第三个是管理团队,张和平任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王宁任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负责为创意团队和技术制作团队的顺利运行,提供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物资保障、财务预算、公共联络及行政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
北京奥组委对开闭幕式团队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非常高,只有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工作超过三个月并表现优异者才会收到北京奥组委颁发的聘书。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由创意团队、技术制作团队和管理团队构成,各工作部门达到了50多个。50多个部门相当于50多个轮子在运转,而运营中心的职责就是要将50多个轮子整合成一个轮子,整体运转协调,做好筹办工作。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已达700多人。
这种由创意团队和技术制作团队各自分工负责、由管理保障团队进行统筹协调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对大型活动从组织机构到运行机制的一次新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