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11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于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绿色发展:政策与行动”,图为嘉宾合影。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欧洲50国集团主席、法国前财政经济部部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Edmond Alphandery)提出,应该去除世界各国对化石能源的补贴,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层面;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对化石能源的补贴,补贴的总量达到了5000亿美元,而这个补贴的量是补贴清洁能源量的十倍,这些补贴还不能够受益于最贫困的人民,只有10%的补贴是用来补贴世界上最贫穷的20%人口,如果使这个定价机制能够影响到消费行为的话,就要征碳税,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减排目标或者促进更多的使用核能或者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他还提出,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能够头脑清醒和有勇气的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问题,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法包括科技、金融或者政治等各方面,所有的方法都必须要从全球长远的角度考虑,所以现在全球的集体危机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指出,气候变化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温度上升,第二个是海平面上升,第三个就是极端天气造成了许多灾害;这是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影响经济、影响社会的三个标志。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问题转到了经济、政治问题,从科学结论成为政治共识了,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在这个基础上全球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公约和议定书,其一的共识就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必须要承认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理性的责任、也有人居问题、也有发展阶段问题,这些问题都无法回避;因此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必须要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要考虑减排和空间排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能源问题,它背后面临着许多排放空间和排放权的争夺,所有问题都跟利益是直接挂钩的。
奥地利联邦政府环境部克劳斯•瑞达斯基(Klaus Radunsky)提出,各国必须要迅速的转向一个低碳社会的建设中去,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相互协调和互动关系,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思维,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未来的目标,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建立模式,向其他国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