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方式折射时代变迁 社交软件代替短信成新宠

2014年02月02日10:0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短信拜年 软件 磕头 抢红包 时代变迁 真情流露 指尖 群发的短信我不回 社交 张妈

中新网财经中心春节特别报道:“年味”的变迁

中新网2月2日电(IT频道吴涛)每逢春节,“拜年”总是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拜年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给长辈“磕头”的传统方式,到近年来流行的短信拜年,再到今年的微信拜年,不同的拜年方式也呈现着不同的时代烙印。

中新网IT频道调查发现,在2014年春节,短信拜年人数明显下降,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拜年,甚至,连红包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动动手指就能向亲朋好友发红包,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包括春节习俗。

传统拜年方式日渐淡化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有在春节时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的习俗。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在大年初一的早晨遍访亲友,互致问候,还要向家族中的长辈磕头行礼。拜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礼节。

就在几年以前,河北的李阵一家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拜年方式。“大年初一早晨,饺子端上桌,晚辈儿孙们要向长辈磕头拜年,拜完之后,才能开始吃饺子。”李阵认为,这种拜年方式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强了年轻人的家族观念,更重要的是教育晚辈要懂得尊重父母长辈。

然而,李阵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自己家族中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已经逐渐淡化,晚辈向长辈磕头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虽然自己还是会向父母磕头拜年,但是其他的晚辈们来拜年时,已经仅仅是口头寒暄了。”

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仍然保留着向长辈磕头拜年这种传统习俗的家庭,已经不足十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拜年方式也与时俱进,而即使是以前受跪拜的长辈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改变。

不少人“被”短信拜年

随着手机的普及,近年来,短信和电话拜年成为新的时尚。甚至每逢大年三十,短信数量飙升,导致电信运营商的短信通道一度堵塞。不过,群发的拜年短信泛滥,也因为并非自己亲手所写而饱受诟病。

然而,今年春晚上,一首《群发的短信我不回》唱出了短信拜年的尴尬处境,中新网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仍有不少人选择短信拜年,但其中很多人是“被动”选择:别人给自己发短信拜年,自己也只好短信回复。

“每年过年时候都能收到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祝福短信,光回复短信就是一项‘大工程’,尤其面对似曾相识的短信,回复起来很没动力,但不回又怕伤了感情。”在北京一家单位任职的张经理这样说道。

有媒体对此指出,过节时收到的短信,大都是人工炮制痕迹明显的群发段子短信,这让收信人的幸福感和感动指数降低,回复短信的热情度也受到了打击。

“感觉短信没什么用。”北京的小蒋这样说道:“给长辈拜年就打电话,方显尊重,还能听到声音;朋友直接微信就行了。”

即便短信拜年有种种弊端,不过据今年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短信拜年仍是主流。但是同时,短信拜年人群明显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天津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夕当天,天津移动短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5%。

“抢红包”在线互动式拜年受追捧

相对于电话、短信拜年,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动动“指尖”来拜年:微信拜年,QQ上送祝福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不少网友表示,大家在微信群里既可以表达新年问候,又可以共享、交流过年经历,且随时进行图片分享,显得更加“真情流露”。

除此之外,今年微信运营商还提供了“抢红包”的功能,这让微信拜年“如日中天”。中新网记者在几个微信群里面体验了几次“抢红包”,每抢一次,大家都在群里面晒晒抢到了多少钱,一边聊天,一边送去祝福,在玩的过程中就把年拜了。

“自从抢红包开始,觉都不敢睡,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微信群中一位好友这样说道。从中不难看出,不少人“抢红包”都上了瘾。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张宝义表示,移动社交软件逐渐成为拜年方式首选,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通讯技术融入人性关怀的体现。

私人定制式拜年风头起

“@家住3楼的张爸张妈,儿子媳妇孙儿除夕夜给您拜年了!”据爱特传媒CEO聂帅微博透露,这是几个儿孙在给异地的长辈拜年,从除夕到年初二,每天不同的话语出现在父母小区的电梯里。

在各种拜年方式中,类似这种“私人定制”方式正在得到人们的认可。网友@些許光繽紛亮说,早决定今年拜年短信全部私人定制,绝不群发转发,耗时六个小时才完成了。碰到这样的短信,恐怕你都不忍心不回。

中研普华分析师认为,群发短信拜年预冷正是因没让人感受到“得到重视”,如果发信息的人没有诚意,那么就算换一种新潮的方式,同样达不到祝福的目的,而这种私人定制信息,一看便知是“冲”着自己来的。

拜年方式,自古至今经过数次变迁,从当面跪拜到书信、明信片;从电话、短信再到社交软件的“爆发”,无论那种方式的流行,变得只是方式,而不变的是情感的流露。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