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公务员心态调查:有人抱怨抵制 有人逃离

2014年01月23日09:2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公务员加薪 公务员队伍 红包 吐槽 潜规则 四风 为官不易 优越感 对策

让权力回归本色

半月谈网评论员 孙爱东

2013年,中央禁令频出。一道道禁令如同闪闪发光的利剑指向“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公款消费中的腐败”,甚至连公款购买的月饼、新年贺卡、烟花爆竹这种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不放过。中央禁令的力度大、措施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广大百姓一致叫好。

然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当人民群众为中央禁令拍手赞誉之时。一些人坐不住了,感慨 “福利没有了、工资太低了”,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反腐败不能成为反福利”。这些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热议,一些公务员也纷纷“吐槽”官不好当了。于是,为“公务员涨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日前召开的一些地方两会上,多位代表也开始呼吁给公务员加薪。

中央反“四风”的一系列规定,让那些用惯了公款、拿惯了红包、习惯了灰色收入的官员们的工作受到了影响,交往受到了限制,生活降低了档次,心理受到了冲击。这一点,毋庸置疑。由此,一些官员产生的不习惯、不适应,甚至牢骚满腹也是正常现象。但问题是,这种抱怨与牢骚有道理吗?

中央是对官员的“吃、住、行、游”设置了禁区,划定了界限,但实事求是地说,一道道禁令哪一个管得过分了,卡得过度了,不合乎情理了?我们扪心自问,用公款相互吃请,可以吗?公职人员拿红包礼卡,合适吗?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搞奢侈浪费,不该管吗?用公款旅游、买爆竹年货满足私欲,能行吗?

个别领导干部对中央禁令的不适应,只是说明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错位了,失当了,他们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凌驾于人民之上,忘掉了公仆身份,助长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之风。如今,中央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官员的权力回归到本色,让公务员的身份回归到应有的定位。

公务员是什么?按照公务员法的定义,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是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拿纳税人的钱,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政治文明的应有之义。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作为执政党,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正因为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只有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也是权力的本色。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各种诱惑下,某些党员干部在权力观上已经迷失了方向,“吃拿卡要”、“开后门”、“捞好处”“变相发福利”似乎成了某些公务员眼中的正常收入,一些人甚至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我享乐、获取好处、腐化堕落的工具。若对这样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对这样的风气不加以遏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执掌权力者陷入了人人自肥的泥沼,也就距离脱离人民群众进而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为时不远了。

既然身为人民公仆,就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你既要从政,又要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贪官、赃官,既名声不好,又胆战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这是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的一段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对于时下那些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官员们可谓醍醐灌顶,猛击一掌。

让权力回归本色,重要的是要理清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得清晰明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权力只有回到它的本色,我们的梦想才有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