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高速收费分歧暴露出决策漏洞

2014年01月17日11: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体制困局 收费公路 讲政治 收费年限 不讲政治

来源:中国网            2014-01-17

面对国家公共政策,各地的解读和执行有所不同,作为最权威的解释部门,交通运输部的发言能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理应及早出面表态,尽量避免负面舆情的扩大化,甚至激发敏感矛盾。

作者:林璘

事件概述

继“除夕不放假”引起舆论争议之后,多个省份宣布除夕当天高速公路“不免费”。但是黑龙江省传出消息,称该省“拟定了省内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细则,预计除夕中午起即可实行”。一位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的人士证实此消息:“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消息一出,立即赢得掌声一片,被网友狂赞为“业界良心”。

对此,多个省份通过媒体集中回应称“除夕高速不免费”或“正在研究中”,1月13日,媒体爆出某东部省份的交通部门官员批评黑龙江方面“不讲政治”。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晓安14日表示,2014年春节收费公路小型客车的免费通行时间为1月31日零时至2月6日24时。

1月14日上午,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预计除夕中午起即可免费”的说法系误读。下午,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明确黑龙江将严格执行国务院实施春节收费公路小型客车的免费通行的相关政策。这意味着黑龙江省除夕高速通行将不免费。

媒体关注:黑龙江被架上政府善治的高台

黑龙江除夕高速不收费在去年12月份就有传言,但并未成为舆论热议话题。直到1月9日,京华时报以“据新华社电”开头发布新闻《黑龙江决定除夕高速免费》,引起媒体重视,被广泛转载后成为舆情事件,当日媒体报道量达403篇。

“除夕高速收费”话题进入舆论发展期,媒体主导采访各省交管部门。各个省份回应称“除夕高速不免费”或“正在研究中”。但东部地区一交通部门官员称黑龙江的做法是“不讲政治”。“不讲政治”使舆情迅速发酵,达到高潮。面对舆论压力,各方纷纷表态,黑龙江上演大逆转,宣布除夕高速收费。媒体高压批评成为舆情回落期的主要内容。

媒体对于“除夕高速收费”事件的关注度出现了三次波峰,并且呈现出五种不同的态度。

(一)黑龙江决定除夕高速免费被赞“业界良心”

黑龙江决定除夕高速免费的消息赢得了媒体的一致好评。为黑龙江“鼓掌”、“点赞”成为媒体评论的主要内容。作为“除夕不放假”的舆论余波,除夕高速不免费一直不得民心。与之相对的,黑龙江交管部门官员的这句“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被媒体评价为“业界良心”。

人民网认为:除夕高速免费,合情合理合法,利我利己利他。距离除夕还有约20天时间,各地省份要向黑龙江学习还完全来得及。黑龙江拿出拔一毛而利天下的诚意,必能收到积极的社会评价。建议其他省份,对民众有好处的事情不妨多做些

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称:不妨学学黑龙江。所谓民生,并不仅仅呈现在扛着大米访贫问苦的完美镜头里,更多的时候,它不过是对人情常理的体恤和照顾,比如在大年夜的高速公路上抬一下杆。

广州日报发表评论文章《黑龙江高速免费,给民心取向点赞》称:“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朴实的话语,浓浓的温情。这些年来,“激励效应”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学家的嘴中,出现在媒体版面上。善意是需要激励的,权力善意同样需要激励。给除夕免费的高速点个“赞”吧,权力善意应该受到肯定,他们也担得起公众的“赞”。这种“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弹”,是对那些不把民生放心上的“弹”。

(二) 高速除夕不免费的理由让媒体难以接受

在黑龙江的示范作用被媒体放大之后,其他省份的态度成为了舆论关注的对象。山东针对高速收费喊出了“高速一免费就不好管理”的苦衷,新疆交通运输厅认为免费涉嫌“福利歧视”,“有悖公平”,媒体对于此理由显然难以接受。

新京报评论文章《除夕高速不免费,别拿“福利歧视”说事》中认为避免“福利歧视”的解释,看似凛然,实则太牵强。首先,将除夕高速免费视作“福利”,就太过绝对化。其实,最荒唐的正是新疆方面以福利歧视的名义为除夕高速不免费辩护,却无视了现行免费政策对无车族的歧视、不公。说除夕高速免费是“歧视”,其逻辑漏洞太明显。

广州日报14日社评文章指出:高速公路该不该除夕免费,大可不必升至理论之高度,唯一考量也许在于社会效益。高速路给车主免费等于政府给民众送出的新年“利是”,这个福利真的可以有。

(三)“不讲政治”是一顶很大的帽子

山东和新疆相关部门的理由虽然让媒体难以接受,但从媒体10日到12日三天平稳的报道量来看,并未引起舆论的巨大波动。到13日,东部省份的交通部门官员批评黑龙江方面“不讲政治”,舆论再次反弹并快速达到高潮。

媒体反问《“不讲政治”还是“太讲政治”?》,文中分析东部官员口中的“不讲政治”其实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批评黑龙江省不跟其他省份一条心,这不是害得我们被全国媒体批评,被公众追骂嘛?二是批评黑龙江省影响自己的利益。

观点中国发表评论指出:熟悉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不讲政治”是一顶很大的帽子。如果某地想要灵活处理,很容易被认为是坏了规矩,甚至被扣上“不讲政治”、挑战中央权威的帽子也不奇怪。而这背后的原因,既有政治逻辑也有实实在在的经济账。当“讲政治”和顺应民意、民生之间发生冲突之时,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没有其他选择。

(四)舆论压力迫黑龙江做“反复小人”

原本“不讲政治”的黑龙江,选择回到最安全的队伍中,按照“政治规则”出牌,取消了除夕免费的政策。媒体用了“缴械投降”、“反复小人”、“自食其言”等词语。

光明网评论文章《“黑龙江高速免费风波”背后的体制困局》认为,不必苛责黑龙江,也不必过多批评那些讲政治的其他官员,这是他们在“安身立命”的生存技能。高速路是否免费,绝不是一个仅仅关乎有关部门良心的“政策人性化”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路管理经营体制,是制约这一惠民政策难出台的关键障碍。

(五)免费值得称赞收费无可厚非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曹林认为除夕高速免费的便宜占不得,少交了点儿通行费,害处很多。首先主要是破坏了规则,这不是一个情与理的问题,而是法的问题。如果迫使高速公路在除夕极不情愿地免费了,会为其以后延长收费期找到了充分的借口,免一天的费,可能会付出延长很多天的代价。而网易另一面专题的观点与之类似。

山西晚报发表文章指出:既然政府规定了收费年限和收费标准,经营方就拥有按规收费的权利,而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相当于政府强制经营方让利于车主。显然,因为免费政策涉及经营方的合法权益,所以这种“强制让利”只能是有限的、有节制的。也许正是基于这一因素,各地才决定除夕高速公路不免费。

微博关注:网友从“点赞”到“失望”

通过人民网针对“除夕高速免费”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2827名网友支持除夕高速免费,共占调查样本的80.3%;认为不该免费的有541名网友,占调查样本的15.4%。从微博和网民调查结果来看,网友支持除夕高速免费,对于黑龙江省的政策反复非常失望。

山东交通学院教授蔡志理认为,高速免费对有车一族是一项好政策,免费与否不应简单地与假期“挂钩”,而是应该与需求合理“

在黑龙江对除夕高速公路收费表态后,一些网民表示遗憾的同时指出,黑龙江高速不应放弃“业界良心”,当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应坚持将高速除夕免费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反对者、质疑者和谩骂者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媒体评论员祖长云认为,众“兄弟”单位对黑龙江交通部门口诛笔伐,有的指黑龙江“不讲政治”,有的称其“歧视无车族”。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中,黑龙江高速除夕免费仿佛成了“唱反调”的“业内叛徒”。在此种语境下,黑龙江高速终于“缴枪投降”,无可奈何地当了“反复小人”。

更多的微博还是出自情感上的失望,正如网友“Eyki_99”微博所说: 还是要收费啊,我们的感情终究错付了!

官方回应:缺席的缺席,拆台的拆台

(一)黑龙江抗压能力差,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起初黑龙江除夕高速免费的消息被舆论塑造成为政府善治的典型,那句“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为公众暖心。

据了解,在以前尚未有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时,黑龙江省收费公路近年来也都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放弃了收费。相关人士称“像惯例似的都放了。”

然而当黑龙江被摆在其他收费省份的对立面,并且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晓安确认除夕高速收费之后,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预计除夕中午起即可免费”的说法系误读,并称“今天早上,我看到媒体上说我们‘不讲政治’,我们真的压力好大”。

黑龙江的做法犯了几点错误:

1、政府响应不及时。在媒体放大了“除夕高速免费”的舆论效果之后,黑龙江交通部门没有出面作出解释,在随后的五天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均没有回应。

2、 抱怨媒体炒作,体现出舆情应对乏力。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王刚表示,“实际上我们到现在还没正式发布高速公路除夕免费的消息,被新闻媒体这样炒作,我们有点没办法操作了。”抱怨媒体炒作对于扭转舆论状态没有实际效果,反而暴露了疲于应对的情绪。

3、 顶不住舆论压力宣布收费,损害政府公信力。公信力的维护和修复是政府部门舆情应对措施紧紧围绕的核心目标。黑龙江政策不能一以贯之,公众由鼓掌到失望,政府的公信力已被大大的挫伤。然而黑龙江在整个应对过程中没有做出有效的扭转局面的行为。

(二)各省之间不该互相拆台

青海省交通厅负责人表示:“我们支持但不敢擅自做主。如果青海省免费,别的省不免,这边不发卡,到那边也没法收费!”东部地区一交通部门官员说:“黑龙江的做法是不讲政治。”还有官员称:“你们应该采访的是黑龙江,问他们为啥要这么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称:“除夕高速公路免费行为涉嫌福利歧视,使纳税人不能得到公平待遇。”

大多数省份表示除夕高速会收费,但是各地的理由五花八门。“不讲政治”、“福利歧视”、“问黑龙江”等答案有的带有情绪,有的立不住脚。形成了黑龙江VS大多数省份的局面。

尤其把民众称赞的为民让利行为视作“不讲政治”,没有注意官民矛盾的敏感性是极不严谨的。另外,官员在发言时应该避免下定义,“福利歧视”等理由站不住脚反倒被放大和批评。各省之间存在的政策差异更不能互相拆台,应谨慎发言,顾全大局。

舆情分析:除夕高速收费分歧暴露出决策漏洞

围绕除夕高速免费的争论,是全国假日办2014年的节假日安排衍生出来的新问题。假日安排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负面的“溢出效应”。面对国家公共政策,各地的解读和执行有所不同,作为最权威的解释部门,交通运输部的发言能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理应及早出面表态,尽量避免负面舆情的扩大化,甚至激发敏感矛盾。

通过“除夕高速收费”争议事件可以看出,部分地方政府对媒体发声不够严谨,抗压能力差,出现慌乱、抱怨和指责的情绪,舆情应对能力亟需加强。

而从公众角度来看,要求除夕高速免费,实际上是对超期收费公路以及除夕不放假的情绪反弹。有评论把此次争议看成是公共表达的一次窘局。要避免政策执行的暧昧乃至“双输”窘局出现,国家在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必须立定元政策的准心,据此确定基本政策,再细分具体政策,给予具体政策以充分法理依据和实践空间。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2_90692.html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