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本报讯(记者 张振中 通讯员 谭心) 5月29日,湖南“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临时救助范围”试点工作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率先启动,岳塘区外来务工特困人员刘汉初领到了该省外来务工人员第一笔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相对于因家中突发火灾造成的10万元经济损失,虽然救助金并不多,但对于像刘汉初一样的外来农民工来说意义非同寻常,随着试点的推广,湖南数百万在湘外来农民工发生困难时将享受政府临时救助。
随着湖南产业经济的发展,从外省来湖南务工和在本省范围内流动的农民工越来越多,2012年湖南省外出农民工达1056.9万人,其中在湖南各地流动务工的农民工有322.3万人,比2011年增加23.4万人。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一方面,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外务工,不时也遭遇临时性、突发性事故,或因为身患突发性重大疾病导致医疗费用无力承担的生活困难。
因此,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救助工作,湖南省决定在岳塘区率先启动外来务工人员困难救助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规定,凡持有公安部门办理的居住证(暂住证)两年以上;在岳塘区行政区域内的工商注册企业务工两年以上,且个人在企业务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在岳塘区范围内从事个体、经商、办企业并办理了个体工商、税务登记证,有固定营业场所且个体经商两年以上。以上这种情况,在务工期间,因遭遇临时性突发性事故、突发性重大疾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根据其困难程度可享受每年最高不超5000元的临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