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如果我们把‘中国道路’比作一首交响曲,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就是走自己的路,不照搬任何模式,不照搬任何书本和理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陈扬勇26日在北京说。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当天召开媒体吹风会。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数名成员就“中国道路:近十年理论与实践新进展”回答记者提问。
近10年以来,中国发展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关注,也引发国内外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讨论,这样的问题在当天的媒体吹风会上成为焦点。
“我们主张讲‘中国道路’,而不主张提模式。”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说,这条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指导,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一系列问题,最终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道路。
就这条道路作具体分析时,陈扬勇指出,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太相同,但“中国道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制定自己的政策,走自己的路。
坐在发布台上的陈扬勇拿起一本红色封面的《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说,研究“中国道路”有很多方法和视角,而我们选择的视角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陈扬勇说,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当中,每一个历史关口都有一篇或若干篇重要的文献,这些文献就像路标和航道的灯塔,引领着“中国道路”从昨天一直走到今天,把文献连接起来就可以很清楚看到“中国道路”的路线图。
会上,有多名记者提到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道路的问题。对此,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五编研部主任孙业礼说,中国道路可以说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理论,它集中回答了在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实际上也就回答了在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共中央直属工作部门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其数位成员集体面对媒体采访的情况并不多见。张宏志介绍说,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具体职能主要体现在资政和育人,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两点,一提供智力支持,二提供精神动力。
根据官方资料,截至2012年6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选22种,专题文集104种,年谱、传记24种,手迹选、画册、画传68种,党的历史文献集和当代文献集46种,总计近1亿字。
中央文献研究室下一步将推出《中国道路》丛书,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十个方面,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和阐述。(欧阳开宇 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