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人帮扶计划的诚信危机

2012年09月26日10: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残疾人 就业 基金 诚信 危机 慈善 质疑

残疾青年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且许多残疾青年及家长都把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作为摆脱自己不幸命运的途径和希望。

爱的初衷是心的力量

但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和社会歧视等因素,目前从高校毕业的残疾大学生几乎很少有人能够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方式获得就业机会,通常是想得到一个面试机会都很艰难,尽管学生本身非常优秀。为此,众多残疾大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再次面临各种困难。

2010年5月,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作为公益机构,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大学生发展基金与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共同合作,并在共青团密云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打造了“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旨在以政府指导、组织单位引领、企业支持的项目特点,把每一名加入帮扶计划的身障青年培养成掌握一种生产技能、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创造一份社会价值、实现一个人生理想的有价值的人,进而提高一个家庭收入,解决一个家庭困难。

同时,该计划还以“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为目标,承诺给广大残疾大学生(青年)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通过培训、掌握技能、考核录取合格的残疾大学生进入相关单位工作。对有就业需求的身障大学生(青年),还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或就业推荐等支持;对部分就业确有困难的身障大学生(青年),联合有关企事业单位,充分交流信息,进行就业推荐,确实做到人尽其用。

或许,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为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各地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这无疑为残疾人打开了一盏通向幸福的就业绿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身障大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平台的帮扶计划,近日却让诸多身障大学生开始质疑其实质是沽名钓誉。

齐树尊:两万元创业金至今未到位

齐树尊,今年20岁,是“身障大学(青年)生远东帮扶计划”密云帮扶基地的第一批学员。12岁那年,齐树尊意外患上脊髓炎致身体三级残疾,行动不便,初中未毕业,便被迫在家休养。年事已高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几乎倾尽所有,仅依靠二老每月300元的养老金勉强度日。虽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齐树尊终于能够生活自理了,但仍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劳动,而这对父母来说已足矣。

2010年11月,母亲王晓玉听说“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项目办公室免费招收残疾人学习烫画技术并可推荐就业,甚至还能帮助残疾人创业。于是,齐树尊在母亲的陪伴下开始了烫画技术学习。因从小就聪明好学,从开始学习烫画到出徒,齐树尊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出徒后的齐树尊已经成为“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密云帮扶基地的正式签约职工,每月可按时领取700元左右的劳动报酬。但齐树尊的理想并不是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创业,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不久,齐树尊的想法得到了该帮扶计划办公室秘书长于健的支持,于健承诺资助他2万元的创业基金。

2011年3月,齐树尊的“树尊随缘米粉店”在母亲的帮助下顺利开业了,但于健承诺的2万元帮助残疾人创业基金却迟迟未到位。齐树尊多次找于健及计划办公室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却是:“你在帮扶基地工作每个月领取的工资就是折抵给你的创业基金,两年后等你的米粉店盈利了,还得归还2万元的创业基金。”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齐树尊有理无处说,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

“听到了这样的答复时,我才想起了为什么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他们让我念一封以我的名义事先写好的身障大学生创业者发言稿,念完后还给了我50元的劳务费并管了一餐工作餐。发言稿的内容几乎全都是称赞和夸奖他们帮扶计划的成功之处,我真傻,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齐树尊无奈地对记者说。

如今,负债累累的米粉店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已被迫关门,齐树尊也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而这样一个正规的帮扶机构给齐树尊开出的一张盖有双方印章的“空头承诺”,却深深地刺痛了一位残疾人脆弱的心灵,一个慈善机构的诚信也至此被大打折扣。

于江涛:是法人却不能行使法人的权益

与齐树尊一起参加烫画培训的于江涛,是一名手指残疾的80后学员,他从小就对美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培训班里成绩优异,机智聪慧,惹人喜爱。在培训期间,于江涛结识了密云县团委职员、石城镇二平台村村官赵南,同时也认识了于健。

在赵南的引荐下,于江涛将赵南哥哥正要出售的餐具消毒厂盘下来自己经营。但盘厂需要16万元的资金,赵南以于江涛是残疾人为名,建议(于江涛)向于健所在单位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申请残疾人创业资金。经过申请后,后者同意无偿扶持6万元创业资金,但这6万元钱要算作于健的暗股,参加分红。此外,帮扶计划办公室还将提供10万元的无息贷款,一共是16万元。

眼看着就要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于江涛兴奋不已,没想到一切问题解决得如此顺利,犹如天上掉馅饼。盘厂子的费用是解决了,但经营和前期运营的费用却还没着落,赵南建议于江涛和另外一个朋友于建军一起想办法借钱共同经营,由于江涛当法人。几天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于江涛出资7万元,赵南8万元,于建军3万元,共计18万元的资金作为餐具厂的前期运营资本。

不久,更名为北京翠之源泉保洁服务部的餐具消毒厂开业了。但于健拿来了一份协议让出资人分别签字。“当时,我粗略地看了看,内容大概是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提供创业基金16万元,法人是于江涛,但只负责生产经营,财务由赵南负责。当时我就有点疑惑,我是法人,为啥我只负责生产经营呢,而财务不是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却由赵南一人负责。但出于对出资人的信任,我也没再过问。可是,后来在经营过程中,赵南陆续拿走了由我保管的公章、人名章、营业执照等,为了尽快进入正轨化经营,我又一次信任了赵南。”于江涛对记者说。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好在有身障大学生(青年)帮扶计划的资助,为此于江涛感激不尽,除了兢兢业业工作外,还将自己的农用小汽车充公,且自行承担燃油费、过路费等。眼见餐具消毒厂已经步入正轨,但于健却要求厂里找齐16万元的发票,这又让于江涛开始质疑,既然是资助和捐赠,为什么还会要发票呢?这么多钱的发票上哪找去呢?虽然疑惑,但最后他还是动员了很多朋友零零碎碎地找齐了发票。

忙碌了3个月,效益开始显现,每人每月已经有了1000多元的分红,这让于江涛看到了希望,信心倍增。

然而,就在于江涛请假照顾生病母亲的一个月间,由于疏于对厂里的管理和过问,赵南总说资金周转不开,经常借款。于江涛便要求赵南公开公布账目清单,可赵南总是推脱太忙没时间。于江涛只好请于健出面解决,但于健非但没有要解决问题的意思,反而帮着赵南说话。

气愤之下,于江涛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赵南晒出账本。几天后,赵南拿出2张没有附任何发票或是收据的犹如草稿纸一样的、手写的支出统计单,并在开着录音笔的情况下,由于健说明目前的经营情况是收支基本平衡。“当时,我强烈地感觉到我是一个外人,我虽然是法人,但我并没有任何权利,我的意见从来不被他们认可。而于健作为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办公室的负责人并没有客观公正地对待我们的经营状况,一张张没有任何发票和收据的白条支出表,是否合法?于健占有6万元的暗股,是否合理合法?”于江涛激动地梳理着自己的质疑和不满,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只能手足无措地向家人诉说。

无奈之下,于江涛在餐具消毒厂正式营业后的第8个月,提出退股,并要求赵南及于健返还其7万元的股本金,还有工作7个月以来的劳动所得。但于健表示,这是股份制企业,谁都没有工资,只有分红,而这7个月根本没有盈利,只有外债,不让于江涛承担债务已经算是仁慈了。

目前,于江涛虽然已经退股并拿回了7万元的股本金,但却白白劳动了7个月一无所得,还往里搭了不少钱。没有于江涛就没有餐具消毒厂,如果于江涛不是残疾人,更没有16万元的残疾人创业帮扶资金。如今,于江涛已经退股,可赵南和于健却仍然将餐具消毒厂经营得轰轰烈烈,并没有听说亏损或借了很多外债。于健和赵南多次要求于江涛进行法人变更,但于江涛一直心有不甘,不为自己,只为替像他一样的残疾人讨回公道。

真慈善,还是沽名钓誉?

为此,于江涛向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计划帮扶计划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其负责人的答复是:“我们会介入调查的,请耐心等待。”当于江涛再次致电,对方电话已在忙音状态。执着的于江涛亲自致电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仍然未果。

一位关心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律师田坤认为,齐树尊、于江涛们作为弱势群体一方,怀着满腔热忱,对身障大学生(青年)帮扶计划寄予希望,对实现创业梦想无限渴望,他们选择了信任政府,信任帮扶机构。而身障大学生(青年)帮扶计划却与其的初衷相去甚远,更与远东慈善基金会的章程和帮扶的主旨相违背,且大大削弱了一个慈善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但客观讲,虽然作为主导的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但规定得都较为原则化,缺少细化的解释,而且执行部门可能只看其一、不看全部,日常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督促。虽然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走了样。不能万事大吉,还应跟踪监管,不能任由执行单位想怎样就怎样,要切实抓好跟踪监管,才能让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真正落实到位,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关爱和帮助。

如此帮扶,缺乏监管,也怨不得有人说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是沽名钓誉。为此,记者分别致电于健、赵南、身障大学生(青年)远东帮扶计划项目办公室以及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了解情况,但得到答案均是:“我们会进一步调查核实的。”

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不畏困难、自尊自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每一个身体健全者。如果有关帮扶机构在和他们的合作中,背信弃义、践踏承诺,那将不只是对残疾人感情上的伤害,对法律尊严的践踏,而且也是对社会诚信机制的挑战。在扶残助残中,我们给予他们的,应该是温暖的、持续的援手,而不是泼给他们一盆透心的凉水。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将此事调查清楚,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中国扶贫》杂志 文/马丽文 李 涛)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