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还记得东大要征集110对校友夫妻吗?本报一篇报道引出一段传奇姻缘
爸爸送一根晾衣绳成他俩的“红线”
他管她叫“超时空老公”;她管他叫“超时空老婆”。5月15日,本报报道了东大要征集110对校友夫妻庆贺110周年校庆的消息后,南京市民朱其英先生给记者打来“报料”电话,推荐儿子儿媳。原来朱先生的儿子和儿媳竟然住过东大的同一间宿舍,2001年儿子毕业离校后,儿媳恰好搬进同一间宿舍。更有趣的是,两个人的姻缘,还是由朱其英的一根电线做的晾衣绳“作证”的!
虽是校友,他们“八竿子打不着”
朱先生的儿子、儿媳都是地道南京人。“我们家住城南,儿媳家住白下区。”1997年,朱先生的儿子朱学成从金陵中学毕业,考入了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2001年毕业保送清华大学硕博连读。同年,从南航附中毕业的余琪考上了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朱学成去了北京,一待就是5年。2005年余琪毕业后到了上海。拿余琪自己的话说, “我们虽然都是南京人,是校友,但之前完全不认识也没有交集,八竿子也打不着。”朱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当年是东大浦口校区(现为东大成贤学院校区)第一批学生,住进了崭新的东苑桃园6舍317室。东大浦口校区宿舍分东苑和西苑,少说有几十栋宿舍楼,四年后余琪不偏不倚也住进了东苑桃园6舍317室!
爸爸的晾衣绳,牵起两人的缘分
回忆起两人相识的场景,余琪说就像是一场梦。而朱其英告诉记者说:“儿子从清华博士毕业,本打算留在北京工作,可是他妈妈突然身体不好,儿子孝顺毫不犹豫回到南京,考上江苏电力规划设计院。”另一端,在上海拼搏几年后,余琪也回到南京,在舜天集团工作。2009年,在一场朋友聚会上,两人碰面了。“我是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根本是不用说话的关系。”但大家都是校友,两个陌生人寒暄了起来,“我是东大2001级的,”“我是1997级本科”,没有共同话题,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不知不觉聊到了宿舍。“我住在桃园的。”“哦,原来你也住桃园,我6舍的。”“咦,我也6舍的。”“你几楼的。”“3楼啊。”“天哪,我也是,你不会是317吧。”“还真是的。”“你骗人吧。”直爽的余琪脱口而出,她还以为朱学成故意逗她的。“当时觉得好神奇啊,后来聊开了,两人都觉得很有缘分。如果不是住一个宿舍,我们根本找不到话题。”
“你们晒衣服用的是不是一根用白色电线绑的晾衣绳?”开学第一天,朱学成的爸爸送儿子上学,宿舍窗台外没有晾衣绳,爸爸临时找了一根白色电线,绑在窗台下。四年里,朱学成和舍友一直用它晾衣服。朱学成说起的这个细节,让余琪恍然大悟,“还真是一根电线,不过已经磨的不像样了,发黑了。”爸爸朱其英心里美滋滋的,“是我绑的那根晾衣绳,牵起了他们俩的缘分。”
他是“超时空老公”,她成了“超时空老婆”
如此离奇的缘分,让两人很快走到一起。“在东大,女生是稀缺资源,我们入校那年赶上扩招,学校把一幢男生宿舍改成了女生宿舍。”“不光是那跟晾衣绳,宿舍里的床、桌子、鞋架、毛巾架都是他们留下来的,可以说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印记。不过我们没睡同一张床,我的床铺靠窗,他的靠门。”2011年,这对超时空恋人结婚了,结婚后他们还特意回到母校,在曾经一起上过自习的教室坐了坐,在曾经一起住过的那间宿舍楼下站了站。如今余琪已有了4个月身孕,很快就要生下龙宝宝。“很开心,我们的孩子能在母校110周年校庆这一年出生,校庆那天我们要带着‘孩子’,回去看看,看看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
相关链接:最牛校友夫妻是王澍夫妇
获得2012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后,王澍就说过:“这个奖应该分一半给我的妻子。和我同甘共苦十余年,拿下这个奖,她功不可没。”记者昨日从东南大学了解到,学校征集的110对校友夫妻名单中就有王澍夫妇。“他们可以说是最牛校友夫妻。”东大建筑学院院长助理葛明告诉记者,王澍是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81级本科生,85级硕士生。他的夫人陆文宇是1984年建筑系本科生。“他们在学校相识、相恋。对学校很有感情。”葛明透露,王澍的夫人非常低调,轻易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被追问最想对丈夫说什么,陆文宇只说了四个字,“好好休息。”“其实王澍的夫人在学术研究这块也有很高的造诣,2010年,王澍与妻子一起荣获了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5月25日,普利兹克奖要在北京颁奖,王澍领奖后将于5月29日回到母校作学术报告,“届时他的夫人也将同行。”葛明说。(记者 蔡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