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火了一年还是败给了春节

2012年01月31日10:5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PM2.5 春节 鞭炮 民俗 空气质量 正月初五 请财神 环保事业

民俗正月初五迎财神,零点前后,南京许多地方噼里啪啦,鞭炮齐鸣,烟花四起。导致南京空气质量也急剧下降,“南京环保”在微博上发布通告,空气污染指数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现代快报》1月28日)据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大年初一凌晨2点到3点,北京各环境监测子站PM10实时浓度达到峰值,在目前北京市唯一公开PM2.5研究性浓度数据的监测站车公庄站,PM2.5实时浓度也一度暴涨至1593微克/立方米。(《新京报》1月24日)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本是民间谚语,没想到,将此谚语用到PM2.5上也比较适用。不仅如此,PM2.5连正月初五都没能躲过,为了请财神,许多城市一度陷入“重度污染”。更可以预期,即将到来的正月十五,同样会使中国城市陷入一场会导致“PM2.5数据值爆表”的浓烟中。然而,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健康要清洁,其中的矛盾与纠结很难说清。

过年放鞭炮,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2006年之前,许多省会城市禁止燃放鞭炮,一来出于生命财产安全考虑,二者因为空气污染已经明显“吃不消”。然而,公众普遍认为没有鞭炮声就没有年味,虽然有些污染和安全问题,但年还是要过的。迫于舆论压力,禁燃鞭炮逐渐放开。鞭炮齐鸣,烟花齐放,再次成为“中国年”必不可少的元素。虽然年年会出现因为燃放烟花鞭炮而导致的火灾与人身安全事故,但人们仍陶醉并享受于烟花鞭炮带来的乐趣。

PM2.5,是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背景之下诞生的新名词。在2011年,PM2.5更是火热得很。不仅从一个专业术语迅速成为一个普通名词,而且倒逼着整个社会开始检测并公布PM2.5。在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之下,检测并公布PM2.5逐渐成为地方环保部门的重要职责。可以肯定,从检测PM10到检测PM2.5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然而,元月未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PM2.5频频爆表的局面表明——春节给了环保事业一记猛拳。

一厢代表着传统与习俗,一厢代表着科学与进步;一厢可以说成是污染,一厢又可以说成是洁癖。其中的矛盾与纠结,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能体会到。鞭炮与烟花,有时候是可以承载亲人团聚的幸福寄托的。以笔者为例,在吃水饺之前,我总会亲手点燃鞭炮;在看春晚之前,总是先放几响烟花。并且,在放完鞭炮之后,鞭炮释放出来的烟雾与气味,还总是让人感觉年味无穷。虽然我知道这样的空气并不健康。

有些习俗总能与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产生矛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总有一些习俗会被淘汰,也会有许多习俗被保留下来。土葬被火葬代替,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对于燃放鞭炮和烟花,总有一天,习俗会让位于健康与文明。鞭炮和烟花,虽然是春节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习俗,但重视空气质量改善与环境保护才是正道,在突飞猛进的时代发展大潮中,鞭炮和烟花至少应该要缩小燃放的空间和时间。习俗总会让位于符合某个时代特点的那种文明。(王传涛)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