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老鼠”为什么不怕“猫”?
熟悉陕北媒体情况的一位人士称,假记者在陕北地区泛滥,大致肇始于2003年。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10年前还是个经济落后的边远小城,由于煤、油、天然气等能源开发加快,如今榆林已“富甲天下”。
但当地一些官员不愿意承认假记者现象存在。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神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喜林一口咬定:“我们宣传部没有接待过假记者,从来没有给他好吃好喝,没有这回事。”而且,他还补充说,从来没有单位和矿业企业向宣传部反映过有假记者。
可是,记者发现,在罗喜林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他多年来从报刊上剪下来的多篇文章,其内容几乎全部与记者管理有关。其中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就是:“举报非法报刊假记者假新闻,请拨12390”。
为什么“猫”不承认见到过“老鼠”呢?
此间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一些基层单位来说,一方面缺乏甄别真假记者的知识,另一方面,确有苦衷和难言之隐。”
另有当地知情人士分析:“假记者泛滥还是有土壤的。一方面,客观上,榆林地区有钱;另一方面,很多部门的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关企业和单位常常有息事宁人的心理,愿意花钱消灾。”
榆林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田建发则认为,假记者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很多单位忌惮“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所以有时候明知道他是假记者,也不敢和他较劲”。
他分析说:“好多假记者要么以前在媒体干过,要么当过媒体的临时工作人员,他在媒体内肯定有一帮真正的记者朋友。当某个事情他拿不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把他所获知的问题交给真记者。基层就怕这一点,怕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
“你说我们怎么办?有些报社的聘用人员来采访,不能因为是聘用的就把人抓起来。我们只能热情接待。”神木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主任付广平对记者说。
付广平坦言:“不接受采访,你把人惹下……如果因为这个事翻来覆去地纠缠,我们没那精力。”
榆林市林校校长李高林认为:“从某种程度说,记者的行为是下面的人惯的。你没做错什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否则就助长了一些记者在这方面的行为。”
在李高林看来:“任何一个单位、包括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记者如果带着跟这个学校闹事的(心态),我相信到任何学校都能找到问题,小题大作。”
他进一步补充说:“尤其是我们中职学校,很脆弱。我们要招生,有个舆论风波,我们有口难辩,我们怎么能辩过记者呢?”
不过李高林称,该校虽屡遭自称记者的人敲诈,但均被他“严辞拒绝”。(本报记者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