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这是鲁迅1933年在《经验》一文中的话。70多年后,这句话寓言式地发生在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身上。在网友们就路人冷漠展开讨论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撑腰体”造句运动,也随即铺展开来。
现象
“撑腰体”大热,微博上有200多万条相关言论
10月13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车碾轧,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
近几年,对“摔倒的老人”拒绝施以援手的理由很多,“彭宇案”是用得最多的借口。小悦悦事件,把“为何不敢施救”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最近,一条署名为“北大副校长”的微博,迅速走红网络,“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这个段子已经被证实,源于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9月21日发的一条微博,“吴志攀副校长讲了一个想法: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如果中间发生风险,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
截止到昨天晚上6时30分,在腾讯微博上,有237万余条与“撑腰”有关的话题讨论。新浪微博上“撑腰体”的讨论也有71万余人参与。
与此同时,各种版本的“校长撑腰体”应运而生。“你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替你赔偿!”
“大家编排的这些话看着好玩,其实是对重新拾起道德的一种诉求。”有网友说。
观点
面对风险,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
19日晚7时,河南商报社社长李蓬在微博上看到“撑腰体”时,马上就编辑发表了河南商报版的“撑腰体”。
“在法律还不能够保障见义勇为行为时,个人面对风险,确实有压力。但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力量就大得多。”李蓬认为,“如果绝大部分单位或集体,都能鼓励员工弘扬正气,何愁社会风气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