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成立"搀扶老人风险基金":被讹是小概率事件

2011年09月13日09: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搀扶 老人 风险基金 弱者 小概率事件 华南师范大学 举证

许云鹤:“没准儿以后遇到了我还要管”

南方日报:你们寻找到的案例是自己主动去找还是他们找上门?

谈方:基金成立以来,我们在全国了解到的案例大约有二三十起。我们比较关注的有10多起,真正受理的有4起。其中两起是当事人找到我们的,但他们最后都放弃了,另外有两起是媒体报道后我们主动联系上的。

南方日报:他们为什么放弃?

谈方:一是不愿再提起被冤枉的事,太伤心,心里太纠结。而我们一旦介入,就肯定要详细地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原本他们心里的伤疤只有自己知道,现在别人都看到了,这是一般人受不了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事人也害怕别人误会自己又到处告状,到处去讹别人。倒是媒体曝光过的两起反而都接受了我们的帮助,因为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了。

南方日报:这些案例的当事人有没有说过什么话特别具有代表性的?

谈方:第一句话,“好人不能做”;第二句话,“我自认倒霉”。两个放弃援助的都这么说。今天下午好不容易打通许云鹤的电话,许云鹤倒是说“没准儿以后遇到了我还要管”。我注意到他说的是“没准儿”,也就是说,他其实也有以后不再管的打算了。

南方日报:您有没有调查过这种搀扶老人被讹的事件到底是小概率的还是很普遍的?有没有可能是我们夸大了做好事的“风险”?

谈方: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现在搀扶别人反被讹诈的情况在全国还是有很多,基金成立后我们关注到的就有二三十起。但在生活当中,据我个人判断,其实大多数搀扶别人的人还是不会被冤枉的,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没遇到过。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尽管这些好人被污蔑的事件是小概率,但影响却是很广泛、很恶劣的。

南方日报:您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减弱做好事反被讹的“风险”?

谈方:第一是社会舆论导向,让大家都重视这个问题。第二,司法部门要在法制层面上加强监管。首先应坚持谁主张谁举证,要讹诈好人的人自己拿出证据来,不能只按交通事故条例以及偏向“弱者”的原则来处理。此外,还应追究这些冤枉好人的人的法律责任。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实习生 许芷君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