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培训班上,为何有人踪影难寻
记者日前在某大学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发现,在培训的倒数第二天,缺课的学员有三分之一之多,向其他人打听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西部来的,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北京,都外出办事或者旅游去了。”而记者在课程表上看到了培训最后一日“全天参观考察”这样的安排,细问才得知是组织前来学习的学员参观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地。
在培训结业仪式上,记者见到,很多用公款出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结业证书都是让别人代领的,而本人却已经不知去向。
“新闻发言人培训有必要性,关键是往何处去,不要商业化,不要变成公款消费的幌子!”王天定说。
来自江苏宿迁某政府部门的孙姓官员说,他前来参加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已经三四次,在他看来,培训的课程有的很不系统,培训效果也大打折扣,有很多水分。还有一些培训是在温泉度假村进行,吃喝、桑拿、按摩、泡温泉一应俱全。“去参加培训的都是有一官半职的人,很多人把这种培训当成一种政治待遇,正好借此机会休养,或者进京办事、跑部。”
“当发言人培训成了一个产业之后,要特别警惕成为政府机构牟利的手段。现在很多地方都由政府新闻办出资来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由当地大学的新闻学院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运作,资金投入不小,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够实至名归,后期有相应的部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王天定建议,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可以多一点公益精神,比如由国新办来牵头,请国内优秀的新闻发言人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把相关的培训课程录制成公开课,挂在相应网站上,以此做一个良好示范,并不断更新,达到知识民主化。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公开课效果好,又能降低成本,减少行政开支。而目前的情形是专家坐飞机来讲课,或者学员坐飞机进京听课,但地方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却没见落实。”王天定说。
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副主任段即克则告诉记者,很多学员来参加培训看重的是现场演练的部分。拿到案例,各小组组织起来登上发布台,学员们转化成记者进行提问,是整个培训过程中最有吸引力的环节,也是很多新闻发言人或准新闻发言人职业生涯的“首秀”。
“模拟演练和老师面对面的点评是网络公开课解决不了的。”段即克认为,“关键是要把课程设计和培训管理做到位,真正请来国内一流的专家来授课,而不能完全以商业为目的。因此,新闻发言人培训机构的资质也需要进一步认证和规范。”(记者 桂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