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只见牌子不见人影
村里空壳警务室
近两年,在一些乡村村委会门口,赫然挂着一块新牌:“××派出所××警务室”。开始村民们心里为之一振:“这回治安可好了!”然而,“警务室”的牌子在各村已挂了两年,却未见民警来过。
笔者看到,有个乡“警务室”牌虽“遍布”各村,但治安案件发生率较之挂牌前却猛升。一个万余人口的乡,仅去年一年就有20多头耕牛被盗。偷盗者有的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到田头偷,有的是夜间撬门破锁盗。村里摩托车被盗更是常有的事。偷盗案没有多少被破案,村民被盗的财物也没有多少能追回。“警务室”在这些案件发生的前前后后,根本没有发过一次力。这徒有其名的“警务室”,究竟是做给谁看的?
广西河池市 覃仕亮
要求农民穿统一制服下地干活
建设新农村 农民成“道具”
前几日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有几位农民穿着类似工厂工作服样子的制服,手拿锹镐在地里劳动。我觉得好奇,便问起缘故。
父亲说,镇上在搞新农村建设,号召我们做新一代农民,要求我们统一制作劳动服装,今后锄地耕田都要着制服,说是在我们村抓试点,打造新农村形象工程。听了父亲的讲述,我差点把嘴里的饭喷了出来。
父亲还告诉我,镇里还给每家每户发了一些文化方面的书籍,要求农民尽快提高文化素养,并定期对农民的学习情况进行抽考,不合格者还要在广播里通报。据说,下一步,各村临街房屋墙面还要统一刷漆,屋顶统一造型。这些建设费用都要农民自己掏腰包解决。
河北石家庄市 张凤坡
为显业绩一个典型多方“攀亲”
一“仆”多“主”的典型
现如今,各地、各部门都习惯于以抓典型、树典型展示形象。在一些地方,典型常常出现一“仆”多“主”现象。
比如,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上规模的种植或养殖大户,被某部门或某家媒体宣传之后,成了这个部门的典型,相关部门就会主动去“攀亲”,把这个典型也作为自己部门的典型,如农委会将其树立为农业发展典型,共青团组织会将其树立为青年创业典型,妇联组织会将其树立为妇女生产或者“双学双比”典型,可把成绩移花接木到其妻身上,武装部门会将其树为民兵带头致富典型……
各部门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攀亲”,主要是做给上级领导或局外人看的。因为大部分领导下基层视察或检查工作,首先是看典型。许多基层部门的负责人都深知这一特点,千方百计地去做一些表面文章给上级领导看。实际上,他们自身的工作开展得可能并不扎实,也没有多少闪光之处,于是,就把领导带到“攀亲”的典型那里,把他人的典型当作自己的典型对外宣传。这样做,上级领导满意,他们自己也有面子。这种借别人之光、扬自己之名的做法,其实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骗取领导信任的一种卑劣手段。
安徽肥东县 叶昌国
近期媒体曝光的形象工程(链接)
河南郸城观光铁路成摆设
河南省郸城县斥资近千万元建设一条4.5公里长的观光铁路,铁路沿线无任何景点可供观赏。这条观光铁路建成4个月来,一直没投入运营。观光铁路是郸城县委、县政府2010年“以人为本”重点工程之一,但据当地市民说,“去年12月份第一次试车就翻了。”
(2011年4月19日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