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蔓延全国殃及劳务输出大省

2011年02月18日08:4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惠农政策 企业农民工 毛织业 劳务用工 劳务输出 工龄工资 鑫洋 用工荒 寒假工

专家支招

给钱补贴不如营造“留人的软环境”

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挤压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增加成本负担,但另一方面也会逼使企业提高劳动效率,转向用工更少、产出率更高的高附加值行业,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升级与进步。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应对“用工荒”,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营造好“留人的软环境”。

应用“服务优势”对冲“工资劣势”

上海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于去年9月针对1200多名进城农民工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75.9%的来沪求职人员在35岁以下;在所有被访者中,79.8%的人关注岗位发展前景;有57.0%的人要求企业提供培训,36.3%的人要求政府提供培训。

郁鸿胜认为,政府不应直接用资金补贴等手段去帮助遭遇用工荒的企业,而应更多地从提升“软环境”入手,加快医疗、教育、培训等公共资源覆盖农民工群体,这实际上就是在提升企业的吸引力。沿海地区的公共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对更关注发展的年轻农民工更有吸引力。

打破农民工求职的“信息壁垒”

上海蓝云保洁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部长李影告诉记者,招聘中常发现“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同时存在的情况。公司跑遍街道、社区、职介机构等四下招人招不到,不少农民工却因找不到工作而犯愁。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求职者对政府公共职介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一无所知;一些专为农民工设置的政府职介机构以及相关招聘会,则常常由于“知名度不够”等原因而显得人气不足。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劳动就业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走出办公大楼”,深入企业、农民工居住区等基层一线,掌握一手的就业市场信息;同时,应该创新手段,提高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让劳动力供需双方充分“对接”。

利用机遇助推产业升级

上海宝山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的调查显示,来沪务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的人员已占13.1%,且有不少人员拥有较高等级的技能证书。该机构负责人说,沿海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还是很突出的。历年的跟踪调查显示,近年来来沪求职人员的素质有明显提高,且其从业志趣和岗位选择也在变化,一些条件较好的“高素质农民工”更趋向于在劳动条件好、人力资源回报率高的行业工作,有向高端产业、高端岗位发展的动向,体现出该群体体面劳动的诉求。

专家建议,相关区域应进一步大力扶持、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第二产业及新兴的第三产业,合理吸纳、引导外来求职人员,适当满足其择岗择业要求。在应对“流出”部分劳动力的过程中,应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流入”。(综合新华社报道)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