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时家贫困,村里有名
时家的经济状况在村里位于倒数二三,“老二”时建锋憨厚老实,靠挖煤、卖小鸡谋生
时家生活在无梁镇祁王村,离禹州市区约20多公里。时家有兄弟三人,时建锋排行老二。时建锋被判无期的消息曾让整个村子震动。
“谁进去(监狱),建锋也不会进。”时文举说。他是时建锋的发小。在他看来,整个无梁镇祁王村,再也找不出比时建锋心更善、更受人欺负的人了。
“他哪里有本事去弄军牌?”众多村民眼里,时建锋实在,无论谁家有需要,只要叫上一声“建锋”,他一定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
时家的穷在村里是有名的。“算不上最后,但倒数第二第三总是有的。”祁王村村主任时栓柱说。
在村里人看来,时家的穷困是有因可循的。
上世纪80年代,时家的老父亲在村里头办起了砖窑,手工做砖坯,没有经营几年,亏了好几万元。“他们的父亲不识字,经常算错账。”村主任时栓柱说,“人家买一万块砖,能送去一万二千块。”
再加上大哥时银锋结婚,父亲患上肺癌去世,无疑又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花费。
因为家庭贫困的缘故,时家的三个儿子都只读到初中就作罢了。
时建锋几乎没有踏出过祁王村,在村里人眼里,他“憨厚,老实,肯吃苦。”
初中毕业之后,他和时文举一起去了后山的采石场,帮人运石头,遇到滑坡,一块四五吨重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两轮的小推车瞬间被压扁。时建锋从此不敢再运石头。
他又去煤窑干活,遇到塌方,煤渣子簌簌地往下落,把他齐胸掩埋了。时建锋从此也不敢再挖煤。
村里人能够回忆起的,是他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驮着鸡苗四处去贩卖的情景。
在时建锋未被带走之前,70多岁的母亲一直与他一起生活,而父亲的债务,他也偿还了一部分。他甚至偶尔会接济已经自立门户的大哥。
“能人老三”急于致富
“老三”时军锋被认为“能说会道”、“想发财,啥都敢做”,他很早去了温州“混社会”
三弟时军锋在村里人的心中则是另一副形象,他“能说会道”,甚至有些村民会用“能人”这个词来形容时军锋。
但时文举更愿意把这种“能”理解为“骗术”。
“想要发财,啥都敢做。”村民时文举这样评价时军锋。
他至今对时军锋的一次欺骗耿耿于怀。那是10多年前,驾驶证紧俏的年代,时军锋对他说,有渠道可以弄到驾驶证,但是需要数千元。时文举卖掉了三轮车,凑齐了一笔钱交给了时军锋,但事后他才从别人口中得知,时军锋用这笔钱为自己办了驾照之后前往浙江打工。
时军锋生于1972年,没有人记得他辍学去“混社会”的准确时间了,时家的母亲只是说,因家里贫困,三个儿子都在初中辍学谋生。
大哥时银锋记得,三弟时军锋对于家庭的状况一直有怨言。父亲去世后,时军锋曾对他抱怨,“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身的欠账。”
在他看来,弟弟时军锋一直积极寻求着改变:初中毕业之后就外出闯荡,学会了开车之后,就去浙江给人跑运输。后来在外地做生意,赚了些钱,还认识一些“有门道的人”。
在村里人看来,因为“嘴巴甜,能说会道”,时军锋似乎在外边“混得不错”。时栓柱说,每逢春节回家的时军锋俨然是“成功人士”,总是衣着光鲜,和村里的老少爷们打招呼,偶尔发支烟,聊上一两句。
村里人说,时军锋仅仅是在春节时回家,让人感觉很难接触,揣摩不透,即便是回村之后,他也会一连好几天不回村里,再回来时就有了新的朋友一起跟随而来。
他甚至自己张罗了自己的婚姻,直到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的那天,母亲才知道这个消息。
“他已经大了,我管不着了。”时家的母亲这样说。
2006年,远在浙江温州的时军锋突然给家里打来电话,说有了赚钱的法子,要回老家运输沙土,并邀请二哥时建锋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