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部级官员配车标准或降至35万元以内

2010年12月28日09: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公车改革 朗逸 骏捷 新宝来 国管局 中国经济周刊 中央国家机关 标准 排气量 升功率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吴企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车改革之后,属于单位的那些公车全部都没有了,大部分车拍卖掉了,也有一部分车分派到了公车服务中心。”

取消公车后,杭州市组建了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负责车改单位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公务用车,个人公务用车也可通过电话进行预约。

难定的车补

根据杭州市公车改革相关规定,杭州市某局局长李国强(化名)可以领取2600元的车补,于是,在推行公车改革一个月后,李局长买了一辆20多万的帕萨特,原来有专职司机的他,现在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

“我买一辆车,这辆车二十万出头,现在一个月2600元的车补费用,我的车的折旧等相关费用就给补得差不多了。”李局长说。

尽管杭州的车补被全部打入“市民卡”中,但它跟现金实质上区别不大,不仅可以在出租车上刷卡消费,车辆保险以及维修也可以使用该卡。

与局级干部2600元车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低一级普通科员的车补只有300元,这个群体占据着车改人员的多数。

刘艳(化名)是该市某工业部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个月300元的车补对她来说有些偏低。

“我们部门经常要到企业考察,有时还要跑到相对较远的县区去,要跑的地方比较多,用车量相对比较大,如果按照去年我跑的几个地方,即使坐大巴,几个地方跑一次,算下来一个月也要在1000元左右。”

300元,显然满足不了她日常工作的需要。

针对按行政级别划分补贴数额的方法,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指出,这种办法并没有与工作量挂钩,工作量大的不够用,工作量小的有多余。交通补贴额度内节省归自己,导致有的人员公务出行能省则省。这样就产生了不作为现象,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沈荣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表示:“从原则上说,车补标准不宜单纯地按照职务等级来划分,避免车补演变为 ‘集体加薪’;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工资和物价水平、不同工作岗位用车需求和实际工作量来确定车补标准,最好是按公务活动的实际支出实报实销。”

改革之前,标准先行

目前,各地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所设车贴标准高低不一,差距很大。杭州市的车改,市局(副厅)级干部每月拿2600元车补,但是,相比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车改,区委书记和区长(县级干部)每年享受8万元的车贴补待遇(平均每月6000多元,平均每个工作日300多元,后因遭舆论批评被叫停)并不算高。

车补标准怎能没个准谱?

业内人士提出,当务之急是先确定合理的车补标准,然后再推行公车改革,以遏制车补标准自说自话、没边没谱的乱象。

车补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取消公车以后,公务员出行成本会有所差别,因而车补标准也应当有所差别。由于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级管理模式,这个标准应该由谁来制定?

“这个标准不妨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选取一些能代表我国地域特点的城市,通过在各个地方进行调查测算、严格论证,并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来确定。比如明确规定各级官员的车补标准是当地人均收入的多少倍,确定一个计算公式,将官员车补标准与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一一对应,列出一个明细账,让老百姓看得清楚,便于监督。”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说。

班车该取消吗?

王红茹

“天天堵,堵得郁闷死!”家住北京海淀区的某国家机关公务员小王说起每天上下班经历的堵车,牢骚满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