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在我国西北部的毛乌素沙漠南缘,形成了一个烟波浩渺的沙漠淡水湖,这就是被称为“中国沙漠第一湖”的红碱淖。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红碱淖水面急剧下降,“中国沙漠第一湖”濒临消失之危。
红碱淖所在的地方,直到上世纪初还是荒凉的沙漠戈壁。上世纪3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这里逐渐变得湿润,并形成了木独石犁河、柒卜素河等7条季节性内陆河。随着这些内陆河流量的增大,在现今的陕西省神木县境内,形成了一个面积为10多万亩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红碱淖湖水清澈,生物种类繁多,每年到了夏季,湖面上碧波荡漾,白色的水鸟时而腾空追逐,时而嬉戏水中,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前不久,记者来到红碱淖,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在湖边,首先闯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供游人乘船用的简易码头,从湖岸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湖水里。记者到过不少湖泊,也见过很多供乘船用的码头,但从未见到像红碱淖这么长的码头。红碱淖景区管委会管理员杜胜荣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红碱淖湖水连年下降,为了方便游客登船,管委会只得把码头从最初的30米不断加长到150米,前后共加了4次。
记者站在码头上,可以看到由于湖面下降而裸露出来的大片的湖底,而最初用砖砌成的堤岸,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杜胜荣说,上世纪90年代初,站在码头边,还看不到湖的对岸,但现在湖水面积缩小了近1/3,天好的时候,已隐约可以看到对岸的景色。
由于湖面不断下降,住在红碱淖周围的农民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在离湖不远的神木县中鸡镇壕赖村,村民刘落叶告诉记者,她家于1998年搬来时,家门口20米远就是湖面。如今,湖水已经退到离家2公里外的地方,用水非常不便。而且,随着湖水的消退,近年来村里的地下水水位也不断下降,原来打几米就有水,现在打个水井要钻几十米深。
记者了解到,红碱淖湖面大规模缩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破坏。
众所周知,沙漠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被破坏,将很难恢复。红碱淖的水源来自毛乌素沙漠里的几条内陆河,这些内陆河的很大一部分水源又来自地下水。这些地下水的水层非常薄,也极为珍贵,一旦被破坏,内陆河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水源补给,红碱淖也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生命之水。
可让人痛心的是,毛乌素沙漠里的地下水源正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由于毛乌素沙漠底下储藏着丰富的煤,自2000年以来,这里成为我国采煤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采矿的同时,当地还建起了很多选煤厂、火电厂、焦化厂。煤矿开采会严重破坏地下水层,工业企业又会大量使用珍贵的水资源,毛乌素沙漠里宝贵的水就这样被大量消耗掉了,一些内陆河也因此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松道沟河是红碱淖一条重要的内陆补给河,然而记者在红碱淖湖边看到,这条河已变成了不足3米宽的小溪,河水仅能没过人的脚腕,水流“小心翼翼”地流动着,像是病弱之人缺血的脉搏在微微跳动。红碱淖的另外一条补水河——壕赖河,现在已完全没有水了。记者看到,这条曾有100多米宽的大河已经见底,河床变成了一片黄沙。河床两边目前还生长着大面积的芦苇,它们是这条河曾经浩瀚激荡的见证,如今却只能悲哀地守望着干涸的河床。当地人伤心地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沙漠地下水过量使用,红碱淖的生命正在被一点点吞噬。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沙漠明珠”红碱淖将难逃消失的命运。
记者站在红碱淖湖边,看到远处火电厂高高的烟囱正在冒着浓烟,附近选煤厂的沙地由于被污染呈现出一片黑色,心想:美丽的红碱淖,难道你真的会消失吗? (丁静 毛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