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大数据引领”战略。抓住国家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建设“数字乌兰察布”,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做强核心业态。加快苹果、阿里、优刻得等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华为二期建成投运,积极引进国家、行业、区域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产业集聚化水平,建设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服务器争取超过10万台。拓展关联业态。重点发展呼叫外包、视觉工业等产业。以华唐、博岳、鸿联九五等企业为依托,继续加大关联企业引进力度,形成1万个呼叫外包席位规模,打造乌兰察布国际服务外包基地。扩张衍生业态。发挥百度双创中心、软通动力乐业空间的孵化作用,集聚一批大数据应用企业,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大数据在政用、商用、民用等各个领域遍地开花。
加快发展大物流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先导试验区,发挥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优势,加快七苏木中欧班列物流基地建设,力争开通铁路口岸、机场临时口岸,开行中欧班列120列。积极引进“平台+路港”运营模式,推动庙梁物流园区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区,实现园区与港口“重去重回”。引进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建设集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综合配套为一体的集散中心。发展壮大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物流加工业,加快铁合金物流园、北方家居产业园等物流加工基地建设,提升煤炭、矿石、木材等大宗商品加工能力,提高物流附加值。
全面发展大旅游产业。围绕“京郊草原·避暑之都”旅游品牌,发挥我市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推进旅游供给品质化。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企业、品牌旅行社和景区托管运营商,推进岱海、格根塔拉、辉腾锡勒、火山草原等重点景区深度开发。全面启动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公厕、自驾露营等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解决景区通达最后一公里。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86个旅游扶贫村和14个国家传统村落,建设一批精品采摘园、特色民宿和星级农家乐,让广大农牧民在山水间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利用集宁战役、绥蒙革命、红格尔图战役等红色文化资源,增设参与性、体验性红色教育设施,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发展冬季旅游,开发冰雪娱乐、皮草购物、温泉体验等产品,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影视旅游,促进会展经济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办好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中俄蒙美食文化节等会展活动,打造一批重点品牌展会。推进旅游市场规范化。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营造舒心、放心、安心的旅游大环境。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全面融入京津冀“一卡通”推广体系,办好首届北京旅游合作平台大会。全年接待游客19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分别增长20%和25%。
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培育壮大养老养生产业。加快推进百旺、福瑞、莲德医养一体化项目,建设黄河源中国国际养老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蒙中医药、生物科技、健康护理等新兴产业,打响面向京津的养老养生品牌。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度。优先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抓住国家实施“3亿人上冰雪”政策机遇,借助京张冬奥会、全国全区冬运会,积极发展冰雪产业。加快岱海国际滑雪场娱乐项目建设,办好第二届冰雪节和“一带一路”冰雪季、“飞雪极限”城市挑战赛等活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加快建设红海子体育产业园、足球夏令营训练基地,每个旗县建设1个标准化足球场,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打造网球、拳击、马拉松、环湖自行车等品牌赛事,建设马产业基地。当好东道主,办好全区第十四届运动会。(三)狠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着力构建大招商格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招商引资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着力打造更加高效便利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进一步健全招商机制,完善招商政策,整合招商资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招商网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引进更多的大好高新项目,年内实现“三个一百”,即开工100个、投产100个、储备100个产业项目。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试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集张高铁建设保障工作,推动集通、集二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积极推进集大高铁前期工作。加快实施白永高速等一批重点公路项目,提升公路档次,强化公路管养,完善公路网络。
全力抓好要素保障。强化能源保障。优化电网结构,提高洪峰供电能力,实施一批变电站项目,推动新一轮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加快陕京四线支线管道建设,推进天然气进城入户。天然气加工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强化用水保障。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构建节水、饮水、供水“三位一体”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积极争取黄河用水指标,启动岱海跨流域调水工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红格尔水库竣工蓄水,头道沟、吉庆峡水库开工建设。强化信息保障。集宁—北京大容量直通光缆实现商业化运营,实施二期光缆项目。完成“无线城市”项目建设。强化土地保障。优化土地资源供给,盘活用好土地存量,增量需求按项目带土地原则供地。根据投资强度和税收效益,加大土地利用考核评价力度。强化用地监管,坚决依法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工作,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企业融资担保覆盖面。运用好证监会扶贫政策,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扶持鸿茅、雪原、民丰、田牧等后备企业上市。组织实施好PPP项目,拓宽民间资本进入渠道。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统筹发挥临空产业园、高铁商圈和各类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重大平台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坚持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循环发展,制定实施园区振兴计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引导新进企业入驻园区。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僵尸企业”退出清单,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提高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加快完善水电热、垃圾处理、渣场等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全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四)以五城联创为载体,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彰显规划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产城互动、城乡融合,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级城市、特色小镇为骨架的现代城镇体系。完成中心城区“多规合一”,并在各旗县市全面推开,形成统一的规划蓝图和信息管理平台。抓好旗县市新一轮总规实施评估和特色小镇规划工作。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认真落实国家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工作,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植入建筑。严格规划刚性约束,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抓好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实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新建改建供热、供水管道80公里和75公里,集中供热、供水普及率达到92%和97%。多渠道解决棚改资金,完成3.9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并解决好“半拉子”工程问题。逐步打通城区断头路,提高道路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城区停车场和公交首末站建设力度,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畅通。
提升管理品位。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完善物业服务市场化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城市“双修”,开展绿化提升、亮化改造和山体、水系、绿地修复。建设海绵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创建一批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做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验收工作,各旗县市区都要建成食品加工园区和封闭式农贸市场,食品小作坊入园率和流动摊贩入市率均达到80%以上。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打造10分钟健身圈。把乌兰察布建设成为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