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指引,科学施策、务实苦干,持续提升徐州的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习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特别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经济要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凸显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产品加快迈向中高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巩固清理“地条钢”成果,防止死灰复燃;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妥善安置好企业职工。科学把握土地、金融、财税等调控政策措施,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认真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成本和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围绕创新、富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继续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
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支持传统产业抓好技术升级、设备更新、“两化融合”和绿色低碳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四新经济”加快发展,完善“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入落实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产业实施方案,抓好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培育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突出发展供应链物流、保税物流等特色物流和批发零售、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商贸业态,加快专业市场搬迁改造升级,构建大市场大物流,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构建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抓好新城区金融集聚区、开发区基金小镇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好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打造服务淮海经济区的金融高地。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响“徐州制造”品牌。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集中精力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牛鼻子”、产业振兴的主抓手,全力推进总投资4662亿元的210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落实月调度、季观摩、半年督查、全年考核的项目推进机制,重点抓好淮海控股新能源汽车、茂迪太阳能电池、台湾正崴高端手机配套链、深圳正威新材料、复星医药、必康医药综合体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盒子支付、溢美金融、金鹰二期、全息科技文旅城、林安物流园、蓬莱极地海洋馆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中科曙光智能装备集成产业园、华信临港产业园、华融中财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平台载体项目,抓好中建材薄膜电池等前期推进项目。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力争再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
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在产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创新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形成由开发区、高新区、南北共建园区、跨境跨区合作园区、特色园区构成的开发园区体系;加快建设潘塘物流园、北三环物流集聚带、物流大数据中心等物流服务平台,大数据产业园、智慧信息产业园等信息平台,国家智能工程机械质检中心和省特种机器人质检中心等检验检测平台。在政策支持上下功夫,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力度,强化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健全完善、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支持现代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健全制度化的政企互动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名企名品名企业家工程,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尊崇企业家氛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
(二)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承载力集聚力。中心城市不是领导“封”出来的、更不是自己喊出来的,是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只有经济实力强了、城市能级品质高了、首位度提升了,我们才会有底气,别人才能够服气,这才是淮海经济区真正的“CBD”。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注重传承文脉、彰显内涵,深度挖掘汉文化、彭祖文化、红色文化、书画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展现“楚韵汉风”的独特魅力,建设有地域特色、有文化特质、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城市。统筹文、美、产、居等多种要素功能,开展徐州2049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围绕巩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枢纽,实施铁路物流(专用线)发展规划,做好徐连运河规划对接申报,积极推进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睢宁至台儿庄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构建大交通格局。逐步打通河海统筹、亚欧陆桥、空中走廊等物流通道,构建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一带一路”核心物流节点城市。实施科教文化提升工程,启动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科技馆、会展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一流的功能性项目,增强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抓好城市“双修”,积极申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确保通过国家森林城市新一轮复检考核,加快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步伐,彰显山水园林城市新形象。
完善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以形成更加配套、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同周边城市互联互通为重点,实施总投资2820亿元的六大类170项城建重点工程。加速构建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度,抓好徐贾快速通道南延、徐沛快速通道铜山段等区域间路网建设,继续实施市内道路综合改造,切实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光网徐州、无线徐州、“三网融合”、信息安全工程,积极打造“智慧徐州”。抓好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实施智能化电网、街坊中心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升级等工程。实施城镇防洪排水工程、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加大市区易淹易涝片区治理。年内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让城乡居民一起喝上安全放心水!
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落实常态长效机制,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让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更有含金量。打响为百姓服务、请百姓参与、让百姓满意的“百姓城管”品牌,深化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建筑外立面治理,实施公厕新建改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照明亮化提升、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完成市区老旧小区三年整治任务,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煤改电”采暖和增设外挂电梯,实施2127万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确保市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抓好城市中心以及公园、学校周边停车场建设,年内增设5000个公共停车泊位,打造智慧化停车管理平台,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