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攀枝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17-02-21 13:57:24  |  来源: 攀枝花市政府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软通,双基地,特殊监管区域,土壤重金属

原标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攀枝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严峻复杂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全市各族人民,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启了攀枝花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坚持抢抓机遇,开创了“四区驱动”发展新格局。争取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划》,设立了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推动钒钛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首创康养理念,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创办国内首家康养学院,“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广为传颂。

——坚持稳中求进,实现了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新提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九大发展指标实现大幅增长: GDP 由 645.66亿元增加到 1014.68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1.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966.62 亿元,是前五年的 2.25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165.68 亿元增加到 316.9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 19735 元、7627 元提高到 32860 元、14057元;非公经济占 GDP 比重由 41.6%提高到 49.5%;商事主体由4.91 万户增加到 7.19 万户;金融业总资产由 1538 亿元增加到2326 亿元。五项控制指标明显下降:万元 GDP 的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建设用地分别下降 33.6%、 39%、 34.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 24.7%、 34.3%。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明显。矿业、钒钛、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工业逐步由钢铁经济为主向钒钛、钢铁经济并进转变、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芒果质量安全示范区,部级标准化示范园(场)增加到 21 个,国家在川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全部落户我市,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 14 家增加到 43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 45.5 亿元增加到 390 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5%。

——坚持城乡统筹,塑造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新形象。 发展空间有序拓展。 加快新区建设,炳二、炳三区基本成型,渡仁片区开发次第展开, “都市环+放射组团”的阳光型城市架构形成,建成区面积由 60.9 平方公里扩大到 86.5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1%提高到 65.34%、居全省第二。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丽攀高速攀枝花段建成通车,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攀大高速开工建设,国省干道改扩建全面完成,北京、重庆、深圳、上海、武汉航线相继开通。城市路网日趋完善,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和新村建设成效显著。 8 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红格获评“中国特色小镇”,建成旅游新村 16 个、幸福美丽新村 108 个。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实施“五创联动”,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复审,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阳光康养示范城市等称号,跻身全国十佳养老城市、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阿署达、普达等康养项目加快推进, “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成功打响。

——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南向门户建设新进展。 以改革促开放开放。 行政审批项目减少 46.3%,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纳入全国试点,承包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商事登记改革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稳步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医联体全覆盖。以开放促发展。与川滇黔毗邻市州、成都市、北京市西城区、澳门、台湾及俄罗斯、乌克兰等扩大开放合作,成功举办中国·攀枝花—东盟国际商贸合作交流活动,建成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