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更加宜居的绿色家园。碧水蓝天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我们要始终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持续加大环保投入,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不断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努力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供给。一是扎实开展治水提质行动。坚持流域治理和流域开发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河长制”,加强茅洲河、坪山河、龙岗河、观澜河、深圳湾等治理,完成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实施污水处理厂提质工程,建成沙井水质净化厂二期,提标改造8座水质净化厂,开工松岗二期、洪湖、布吉水质净化厂,新增污水管网1500公里,创建排水达标小区1000个,整治河道119公里,治理59个内涝点。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东部湾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二是高标准打造一流环保基础设施。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采用最领先技术,加快建设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三期、妈湾能源生态园,推进现有环保设施提标升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14座垃圾转运站改造,推动污泥减容减量。三是持续提升大气等环境质量。加快实施清洁柴油车计划,实现公交大巴全部纯电动化,新推广新能源汽车2万辆,新建充电桩2.5万个。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新建成覆盖9个泊位的岸电设施。推广装配式建筑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建筑废弃物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治理力度。新建、改建公园55个,推进航天公园、人才公园等特色主题公园建设,建成100公里“远足径”和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办好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开展城市噪声污染整治。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完善全链条、全覆盖的分类制度和处理系统,达标小区占比提高至40%以上。
(六)突出精细化智能化,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质量。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成果,出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科学编制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快提升建设管理标准。瞄准国际一流,制定完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标准规范,系统梳理提升基础设施、建筑工程、市容市貌等各方面标准,打造精品建筑、精致街区、精美公园,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品质。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强市政设施等管养维护,完善机场、车站、口岸等区域标识标牌和无障碍设施。二是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加快轨道交通三期6、8、10号线等建设,开工四期12、13、14、16号线,建成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启动盐港东立交、梅观高速市政化等改造工程,推进坪盐通道、南坪三期、坂银通道等建设提速。开展西江引水前期工作,建成公明、清林径两大水资源调蓄工程,完成108个社区供水管网、15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建设3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抽水蓄能电站、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深圳段工程。三是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科学用海、依法治海,注重开发保护并举,建设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和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不断强化滨海城市特色。加强城市立体开发,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互联互通。保持违建整治高压态势,完善清拆控停措施,确保违建“零增量”,全年拆除消化违建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优化基本生态控制线和法定图则管理,深入推进拓展空间十大专项行动,加快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试点,全年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5平方公里、整备释放用地12平方公里,完成旧工业区综合整治100万平方米。四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一流的信息港,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5万座,实现光纤入户率超过90%,推进IPv6规模化商用。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建成统一的城市综合信息数据平台,推进各类数据实时接入、开放共享,实施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