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3-05 09:37:3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山西省政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供给侧,经济平稳

五年来,我们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力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498万吨、焦炭3507万吨、水泥4085万吨、电力182万千瓦。实施1500项节能改造项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超额完成下降16%的目标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5%。 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86.6%。淘汰黄标车、老旧车69.44万辆。太化等一批重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加快改造。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2013年下降15.7%,细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27.3%。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狠抓省城环境综合治理,关停污染企业322家,拔掉黑烟囱3.9万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省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率先启动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容量1566万千瓦,改造后排放水平达到或优于燃气发电机组。累计核准开工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4个,总装机2129万千瓦,投产后每年可消耗煤矸石8400万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不懈推进造林绿化,5年营造林2252万亩,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显著增加,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步伐加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0万亩,全省地下水位连续8年持续回升,晋祠泉水位累计回升21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各位代表,生态环境是我省的短板,长期以来大规模、超强度的煤炭开采,在创造财富和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修复生态、保护环境,就一定能够重现山清水秀的美丽风光!

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提高。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5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1049所,改造农村幼儿园2738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在就读地参加中考、高考。城乡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310元、750元统一提高到5000元。全部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每年惠及50万学生。高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9000元。新增7所本科院校,11个设区市都有了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10所高校、13万师生入驻高校新校区。

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太原、运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15元提高到40元,12类45项服务惠及城乡居民。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7435个,新增三级甲等医疗机构13所,山西大医院建成投用,省儿童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建设完工。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我省优秀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作用。省图书馆、科技馆、山西大剧院、山西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全面推行。《山西文华》大型丛书编纂工程启动实施。舞剧《粉墨春秋》荣获“文华大奖”。首批112个乡镇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试点。“强健体魄·阳光生活”等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第14届省运会,我省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取得好成绩。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政府连续两年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13974名大学生就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创业,实行劳动者创业“先贷后补”办法,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和213个创业基地。实施缓缴困难企业社保费、降低社保费率、发放稳岗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托底安置“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22.9万人。5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55.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7.7万人。

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连续5年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均在10%以上。为全省农户免费发放冬季取暖煤3347万吨、现金补贴24.3亿元,为领取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发放取暖补贴。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绩效工资)和基本工资标准,并向基层倾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分别达到25828元、9454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7%、12.4%。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试点,统筹机关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向全省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对建档立卡的7993个贫困村、119.2万贫困户做到驻村结对帮扶全覆盖。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5年共有2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实施。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达到2630元,年均增幅10%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保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38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由235元、98元提高到415元、234元,农村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省级补助标准分别由1500元、1200元提高到2400元、1530元。为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600元。建立经济困难高龄与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近18万老年人。对32.9万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五年来,我们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办好惠民实事,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始终牢记“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始终牢记“三个敬畏”。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坚决落实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安全生产考核“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追究责任。“十二五”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一五”下降29.9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5年下降57.98%。

大力实施“六六创安”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基层监管力量显著加强。支持四川茂县恢复重建任务圆满完成,投入资金21.6亿元,建成项目226个;对口援疆任务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1.6亿元,支援项目102个,作出了山西人民应有的贡献。

五年来,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以转型综改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改革。国家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扎实推进,转型综改“十二五”后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一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制定实施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率先全面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所有行政授权、运销票据、检查站点全部取消。积极推进煤炭行政审批和证照管理体制改革,审批事项精简三分之一,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出台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推进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率先推行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交通企业及高速公路资产债务重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地方政府债务实现省级政府自发自还,营改增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实现“先照后证”,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实施两年来,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年均达到24.88万户,是改革前的1.29倍。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加大力度推进金融振兴八方面工作,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98万亿元。上市企业达到37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33家。成立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农信社改制稳步推进。集中清理解决了一批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积极稳妥依法处置金融风险。农村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展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取得成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六大任务。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山西科技创新城全面开工建设,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5个研发机构入驻,首批21个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实施80个煤基科技重大专项,28个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潞安集团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与2010年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由200个增加到721个,专利申请量由2.6万件增加到7.9万件。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85名。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与11个兄弟省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等正式建立友好省州关系。成功举办中博会、能博会、文博会、农博会、书博会、体博会、晋商大会,开展央企山西行等活动,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省吸收省外投资实际到位1.78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同比增长43.6%。进出口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47%。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正在形成弊革风清、干事创业新局面。

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06件、政协提案362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6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完成第九届、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法治山西建设,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全面推行“六权治本”,制定实施政府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有序推进。十八大以来落实承接国务院取消、下放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375项,我省自行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441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4项,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07项。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部按期公布。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全省政务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试点正式启动。省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幅压减“三公”经费,压缩部门一般性支出,节省的经费全部用于民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狠刹“四风”,严惩腐败,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和交通、国土、煤炭等重点领域腐败案件受到严肃查处,一批不作为、慢作为的领导干部被问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从严治吏,全面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积极稳妥推进“三个一批”,初步实现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弘扬了正气,凝聚了人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这5年中经济下行压力最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最重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问题导向出实招,大刀阔斧减轻企业负担,深入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带头蹲点帮扶企业,工业降幅逐步收窄。我们目标导向抓倒逼,层层传导压力,采取周报告、月调度、进展公示、督查约谈等方法狠抓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我们突出重点攻难点,强力推动“三个突破”,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全力稳定财政运行,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稳妥化解风险隐患。经过全省上下顽强拼搏,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明显增多,“稳”的基础得到巩固;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改革创新开放亮点纷呈,“进”的态势趋向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2.5%、2.7%、2.8%,全年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8.3%、12.8%、13.5%,全年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3%;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回顾这五年,我们深切感受到,推动山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山西实际,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高度重视、切实保障、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必须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使改革创新开放成为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必须坚持抓根本、打基础、利长远,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履行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公务员队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驻晋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驻晋单位,向尽心履职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山西改革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短期看,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12月吨煤综合售价与2011年5月最高点相比,每吨下跌431.8元,下降65.8%;企业效益深度下滑,2015年煤炭行业累计亏损94.25亿元,同比减利增亏108.29亿元;工业企稳回升基础不牢,仍在负增长区间运行;各级财政普遍困难,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9.8%;金融运行偏紧,我省经济发展仍处于最困难时期。从长期看,经济发展规模不大、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一煤独大”没有实质性改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生态环境脆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对外开放水平较低,招商引资精准性、有效性不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稳定潜在风险较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政府建设和干部作风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职能转变仍显滞后,依法行政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四风”问题尚未根绝,“为官不为”问题较为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繁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