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弱势群体减贫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 2015-11-19 16:36:23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武汉大学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弱势群体 减贫 挑战

(一)农村贫困妇女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过30多年大规模扶贫,中国农村妇女贫困得到缓解,但是尚没有根本解决;2011年开始,中国政府大幅度提高了贫困线标准,客观上将更多贫困妇女纳入到减贫的战略中。

农村妇女贫困问题仍然是脆弱群体,仍然需要特别关注。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贫困妇女收入增加速度较慢,两性之间的收入差距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到2012年底,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中国贫困人口总数为9899万人,其中超过50%是贫困妇女。《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1》显示,2010年,在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女性人口贫困发生率为9.8%,比男性高0.4个百分点。2010年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平均收入为1708元,女性仅为1386元,男女劳动力在单位时间获得的收入差距更大。

农村传统的家庭分工仍然制约妇女增加收入,导致妇女贫困状态依然严重。进城打工从事非农业劳动是农民增加收入、减缓贫困的重要手段,但是贫困家庭往往形成男子外出打工、妇女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和家务劳动的格局,留守妇女成为当前中国特殊的贫困类型。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约有0.5亿妇女留守农村,占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这种格局不仅使妇女劳动难以获得较高收入,而且加重了妇女的劳动负担。留守妇女多从事农业,而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经营规模小,妇女的收入很难有大幅度提高;其次,留守妇女承担了大量的家务和农业劳动,超负荷的劳动、缺少娱乐生活和农村低水平的公共服务,导致农村留守妇女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进而引发因疾病而产生的贫困。

较低的文化水平仍然是农村妇女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国家持续推动女童入学并提供面向贫困妇女的扫盲教育和技术培训,但是妇女受教育水平仍然低于男性。2010年,国家扶贫重点县中7—15岁女童在校率为97.6%,略低于男童0.2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为7%,其中男性为3.8%,女性则高达10.5%,女性文盲率远远高于男性。越是在贫困地区,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严重;在边远贫困地区,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女童与男童入学率差距还很大。其次,成年农民中,妇女受教育水平仍然低于男性,许多针对贫困妇女的扫盲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多数文盲妇女已经超过了学习知识的年龄,接受教育的能力很弱。

贫困家庭来妇女的健康状况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在农村地区,超过60%的妇女患有各种妇科疾病,且难以得到及时治疗,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尤其严重。贫困地区往往生存条件艰苦,如干旱地区缺少清洁用水,高寒山区缺少足够燃料,加上艰苦劳动和营养不良,很容易造成妇女健康问题。偏僻地区的卫生服务不足和经济贫困,又使她们无法及时治疗,逐渐形成慢性疾病。疾病与贫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中国将近30%的贫困人口是因为疾病所导致的,疾病不仅增加了她们的负担,而且减少了她们的收入机会。

妇女的社会参与仍然比较弱。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中,公共事务多是由男子主导。当前,尽管大量男子进城打工,留在村庄中以女性农民占据多数,但是她们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会依然有限,全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级领导中,只有15%是女性。由于公共事务中缺少女性话语,妇女在很多地方仍然处于边缘地位,在扶贫项目决策中也常处于从属地位,缺乏选择权和决定权。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流动也给妇女减贫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社会急剧变动导致离婚率上升,而离婚农村妇女由于土地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很容易陷入贫困。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增加,而长期滞留在农业领域的农村妇女更容易受到这些灾害影响。少数民族妇女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和传统宗教习俗的束缚,很难进入现代经济部门,快速的经济发展带给她们的往往不是经济收入增长,而是生计的脆弱和风险。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