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发布时间: 2014-08-19 10:03:0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郭厚杰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货币 政策 报告 利率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实习生 郭厚杰)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为报告全文。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一周年

至2006年7月20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平稳实施一周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贯彻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一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着力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促进外汇市场发展,优化外汇管理政策环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运行良好,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建设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

建设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建设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包括改革中央银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根据“三性”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分步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

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2005年7月21日后,中国人民银行在原有即期外汇市场结构的基础上,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浮动幅度,改进银行柜台外币牌价的管理方式,扩大银行柜台人民币兑美元牌价的价差区间,取消对人民币兑非美货币柜台挂牌汇价的价差管理,使微观经济主体首先适应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保证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平稳过渡。

完善人民币即期汇率形成机制。2006年1月4日,在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平稳运行近半年后,中国人民银行改革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结构,引入国际通行的询价交易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满足企业和居民外汇避险和投资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并通过做市商的连续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平滑市场价格波动,提高交易效率,为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即期汇率形成机制提供制度支持。

在询价和撮合交易方式并存的新市场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通行的基准利率、汇率确定方式,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授权作为市场中介组织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计算并公布每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全部做市商的报价作为样本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提高了新市场框架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代表性。

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初步形成有代表性的国内人民币远期汇率。2006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同时,将做市商结售汇头寸管理由收付实现制改进为权责发生制,使做市商可以在即期外汇市场对冲远期头寸,从而使做市商能够按照国际通行的利率平价原理在远期市场报价。2006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对结售汇头寸实行权责发生制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外汇指定银行,结合2006年4月24日推出的银行间外汇掉期交易,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使国内市场掌握了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的主导权。

改革中央银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根据新的外汇市场结构,参考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成熟做法,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并于2006年6月2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准入指引》。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有助于传导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意图,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促使市场交易行为回归理性,从而以较低的操作成本迅速稳定外汇市场,实现较高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效率,增强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的市场化程度,也为未来条件成熟时央行逐步淡出外汇市场做好了制度准备。

二、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弹性逐步增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明显增强。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美元兑7.9732元、1欧元兑10.1699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9477元人民币。汇改以来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8%,对欧元累计贬值1.5%,对日元累计升值5.2%。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9732元,最低为8.1128元,受贸易顺差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8元。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充分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幅由2005年汇改以后的0.02%提高到2006年以来的0.04%,单日最大波幅为0.21%,超过人民币汇率最大日波动区间(千分之三)的2/3。同时,人民币汇率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的规律,汇改以来人民币与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等货币汇率变动的同向率平均为73%。

三、外汇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外汇市场建设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础:有广度和深度的外汇市场是形成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前提,健全高效的外汇市场是传递汇率信号、优化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产品丰富的外汇市场为微观主体提供避险工具,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则是推动外汇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汇改将市场供求关系引入汇率形成过程,直接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同时汇改发挥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优势,根据汇改的节奏与方案设计,统筹外汇市场发展与外汇管理的有序放松,确保了外汇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

一年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由柜台零售市场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组成、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各类基础外汇产品的外汇市场体系:一是形成以场外市场为主导,询价、撮合交易方式并存,价格联动、分层有序的即期外汇市场体系。2006年6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与汇改前相比增长显著,询价市场成交量占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成交量的比例超过97%。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基准,场外市场人民币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附近上下波动,撮合市场汇率与场外市场保持密切联动。二是银行柜台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扩大,交易期限增加,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和利率互换试点相继推出,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全面、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三是银行间远期、掉期市场成员不断增加,交易日趋活跃。2006年6月末,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成员数已增加到62家,比2005年8月份人民币远期市场开办时增加48家,月交易量增长了100多倍;银行间人民币掉期市场成员数增加到56家,比2006年4月份人民币掉期市场开办时增加2家,月交易量则增长了10倍左右。

同时,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4月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达成协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可为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不涉及人民币的汇率和利率产品提供技术平台和清算服务。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