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和“1461”扶贫攻坚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做强四大主导产业。以持续打造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个百亿元主导产业为目标,按照标准化扩基地、规范化保质量、品牌化促营销的要求,加快建设果品产业“五大特色基地”、蔬菜产业“一区两园三基地”和畜牧产业“四大养殖基地”,当年新建果品基地15万亩,新增蔬菜面积5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95个,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68.5万人,创劳务收入87.5亿元。重视加强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
建设八大示范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建设市上确定的花牛苹果产业园、武山蔬菜科技园等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示范推广、产业聚集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园区建设在全市农业产业开发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抓好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提质扩园工作,做好做优航天育种产业。抓好100个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上水平。
实施十个百万工程。继续实施科技增粮、土地流转、优质梯田、安全饮水和林业生态建设等10个百万工程,重点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开发水平上积蓄实力、增强后劲。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当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70万亩左右,力争总产达到118万吨以上;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72万亩,流转率达到13%;新修梯田34万亩,新建堤防工程12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造林15万亩。
培育百强龙头企业。坚持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带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加工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当年重点扶持发展龙头企业40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10家,新发展家庭农场80家。
抓好扶贫攻坚和灾后重建工作。按照省上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我市“1461”扶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坚持整乡整村整流域整片带开发扶贫,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27.72万贫困人口脱贫。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整合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财政“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科学规划,加快进度,全面完成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任务。
二、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力促工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工业”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全力推动工业企业提质扩量。继续深入实施工业“10强50户”工程和“12341”行动计划,着力抓好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提质扩量工程:倾力打造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上50亿元的产业化企业,培育提升1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骨干企业,支持发展3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成长性企业。加快天水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让各县区的工业园区共同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尽快启动开发区在甘谷武山渭河川道区域的扩区工作。加快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进度,做好第二批企业的出城入园工作。高度重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办好工业集中区,使工业在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着力培育工业优势主导产业。围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华天、星火、长城电工等企业为龙头,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高端产业,扶持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努力把全市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能的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能源化工等六大工业集群打造成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上市,重点做好众兴菌业及星火、风动、锻压、海林等企业的股权优化和上市工作。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坚持依法管矿办矿,把地质资源优势科学有序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高度重视工业项目建设。认真抓好目前有一定基础的胜华电缆产业园、蓝宝石加工、娃哈哈三期、武山祁连水泥技改扩建、瑞霖制药艾福康生产线、挪威小型掘进机、大飞机舱门、国家级电工产品综合检测实验研究基地、防霜机等一批工业企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天水卷烟厂易地技改、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华天科技产业园二期、张家川太极集团阿胶生产线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引进实施新的工业项目,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后续发展能力。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入实施质量振兴和商标战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装备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建设技术(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和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0件。
支持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融资、创业、技术、人才、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从事经营开发。
三、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新突破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争取项目,扎实推进项目,超前谋划项目,切实把项目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好。
加大力度实施“3341”项目工程。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切实重视和加强交通、能源、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铁路、十天高速、宝天高速街亭温泉出口、天水西客站、麦积客运站、麦甘二级公路、张家川县城至恭门火车站二级公路、洛礼二级公路建设进度,推进天水机场迁建、天水至武都铁路、天水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天平高速公路、310国道秦州至武山段升级改造、秦州至三阳川隧道等项目的基础工作。围绕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和保障城市发展用水,争取实施城区应急供水、曲溪城乡供水等工程,加快秦安小湾河等水库建设。围绕省上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抓好张家川煤电冶一体化、天源科创张家川风电场一期、市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各县区通天然气等项目,争取实施清水2×1000兆瓦火电项目,建成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天水”信息化等项目,年内开通4G通信网络平台,实现宽带网络城乡全覆盖。
精心谋划和论证储备后续发展项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信息消费、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外销等重点领域,谋划、论证、储备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把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机遇,以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和大企业产业转移。
继续优化项目建设投资发展环境。完善领导干部包抓重大项目责任制和县区、部门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制,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等保障服务工作,完善投融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切实加强“3341”项目的动态管理。严格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快建设美丽天水,构建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高度重视城市扩容和旧城改造工作。按照“东西延伸、南北扩展、相向对接、旧城改造”的总体思路,以316国道二级路改造为契机,启动西十里至藉口镇的城市干道建设项目,做好城区到皂郊二级路改造后的绿化亮化工作,以此带动相关区域项目的实施,促进城区向西延伸发展;通过对马跑泉至甘泉道路按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实施潘集寨到街子温泉二级路项目、社棠工业园区商务区建设以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带动城区向社棠、颖川河、东柯河流域的东部延伸;通过实施成纪大道建设、成纪新城建设、藉河生态治理二期工程等项目,实现两区在藉河以北的相向对接;通过对南北两山路网建设、通水工程以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带动促进城市空间向南北两山扩展;按照规划重点抓好西十里、岷山厂、东方红村、枣园村、客运专线火车站等片区的改造,做好土地熟化、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商业地产开发和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等工作,有序推进原有城区的改造修复工作。
集中力量抓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区畅通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赤峪路市政道路、藉河孙家坪大桥、藉河山水一号大桥、渭河社棠大桥等项目,加快成纪大道、渭河峡口大桥、麦积新城路网、城区道路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藉河双桥大桥、藉河南路西延、双桥南路拓宽、麦积区府路西延、马跑泉中心大道东延等工程,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加快市商务中心、岷山厂片区市政路网、城区排涝工程和秦州区集中供热等公用设施建设,统筹抓好社区市场、公共停车场、公厕、垃圾污水处理和水电暖气等市政设施建设,实施小巷道硬化亮化工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中心市区、县城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天定高速公路、庄天二级公路、310国道天水段沿线三条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长廊。有序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入开展“整治城乡环境、推进三城联创、建设美丽天水”活动,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镇文明水平。
重视加强城市规划和规划执法工作。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抓紧做好二十里铺中央商务区、三阳川新城功能区、麦积颖川河东柯河新城区等城市新区的规划,完善藉河南路、岷山厂等片区更新改造和藉河生态治理二期工程、南北两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共空间利用、成纪新城、秦州城区西扩等专项规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加强规划执法工作,强化城镇规划的刚性约束力。
继续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完成《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天水伏羲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修编工作,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建设,启动实施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复兴项目,做好城区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筛选推荐一批列入市级以上保护名录,促进民风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马跑泉广场、王家磨滨河道路和山水新城道路景观、渭河北子堤生态公园项目工程,开工建设马跑泉公园扩建、秦州北山公园、湿地公园、秦州文化园和成纪新城北部生态公园、山地体育公园等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水、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抓好工业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加大重点污染源、重点流域专项治理,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五、提速发展商贸旅游业,培育第三产业增长新亮点
坚持把发展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调结构、保增长的重点,力促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重视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实施“商贸活市”战略,以建设陇东南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强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加快天水会展中心、天水商贸城、甘谷物流园、秦安小商品城、清水兴盛物流园、武山洛门蔬菜批发市场、天水城市蔬菜仓储分拣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启动天水汽车博览城、麦积东柯物流园、秦州藉口物流园、瀛池蔬菜批发市场、天水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县区商品配送中心全覆盖。
发挥优势做大旅游产业。完善旅游业大景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巩固提升麦积山、伏羲庙、大地湾等重点旅游景区质量。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范农家乐管理,引导旅游企业晋等升级,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同步增长28%。
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鼓励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和金融业发展,培育科技、法律、信息服务及休闲娱乐等新型产业,打造重要商品市场监测调控平台。支持农超对接、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老字号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形成消费便捷、服务优良的现代服务网络体系。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聚焦发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农村土地确权为重点,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林业双重管护、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改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工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三农”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积极稳妥推进果品、设施蔬菜保险试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以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为目标,稳步推进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审批。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交易平台。市县(区)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联网运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和社会组织。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和办学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一般诊疗费制度,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艺院团法人治理结构。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陇东南城市的交流合作,联合申报、实施跨区域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和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现到位引资265亿元,增长20%。积极参加区域合作组织活动和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精心筹办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5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筹建天水海关,加快国家级天水苹果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