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宜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4: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循环经济试点 协商民主 农业升级 留守儿童 土壤环境质量 农村饮水安全 转企改制 重点污染物

二、2014年目标要求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整实施省委全会确定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要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改革主旋律进一步唱响,必将释放更多红利、拓展更大空间;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战略,制定了专门的支持政策,召开了高规格的现场推进会,对促进赣西地区转型发展,力度前所未有、机遇不可错过;随着明月山机场建成通航,杭长高铁即将通车,10县市区全部通高速,宜春全面迈入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时代,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契机;市委审时度势,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上下谋发展、比实干、争先进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分析,应对挑战:省委全会后,全省新一轮发展势头强劲,竞争态势逼人,稍有松懈,标兵越跑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特别是由于企业用工紧张、工资上涨、融资成本提高,宜春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招商竞争愈加激烈。我们要趋利避害,扬优成势,把问题看成任务,解决问题就是发展的机会;把困难看成使命,战胜困难就是前进的动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落实“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赣西转型发展机遇,全力推进产业升级,突出项目建设,做强中心城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民生改善,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赶超进位的好势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

三、2014年工作重点

围绕实现“四大三确保”的目标,强化问题导向意识,着力培育项目气场,提升经略能力,树立底线思维,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再掀全市赶超发展新高潮。突出抓好五个方面:

(一)紧扣改革创新这一主线

改革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勇趟深水区、善打攻坚战,铲除拦路虎、扫清绊脚石。

深化重点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将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到事后监管转变。探索组建“中介超市”,规范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实施房建、水利、道路交通等行业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完善财税工作机制,推进财政预算公开试点,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启动规范土地流转县乡试点,健全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交易平台,逐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抓好樟树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上高土地流转试点。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改革,适时启动素质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小学考试招生改革等试点。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推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改革,抓好高安、上高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食品药品监督体制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健全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大力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完善市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经营和管理。继续做好国企改革扫尾工作,妥善处理宜工债务、长青厂破产资产处置及其他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壮大县域经济。以打造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引领区为目标,优化生产力布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放手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构建中心城区和丰樟高“双核”驱动、其他县“块状隆起”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扩大县级发展权限,除国家明确规定应由市级审批、核准的项目外,原则上全部下放到县。支持丰樟高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动对接南昌经济圈,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对其他县予以差异化支持,鼓励各县利用文化、生态等资源加快发展。袁州、上高、万载要各出奇招、各显其能,着力强产业、创特色,加强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对接,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形成宜春新“三驾马车”。靖安、奉新、宜丰、铜鼓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养生和新兴科技产业,打造宜春生态“四小虎”,形成赣西秀美风光带,建设成为湘鄂赣三省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力争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200个,引进高科技项目20个,新增创新平台及创新团队15个。大力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加大品牌创建,力争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申请国家专利突破1400件。加快省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力争成功上市1家,进入辅导期1家,完成股改2家。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实施招贤引智工程,力争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推进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

提升开放水平。深入开展“开放升级年”活动,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努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知名民企。主动对接服务,支持央企兼并重组市内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引导宜商回乡创业。建成运营高安、万载口岸作业区,启动建设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丰城集装箱海铁联运装卸站,力争开通危货通道。推进宜春铁路(锂电)口岸建设,积极打造航空物流中心、赣西出口加工区,对出口诚信企业实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制度。争取宜春海关年内获批。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力争新增私营企业2500户、个体工商户1.1万户。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赴境外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矿产勘探和投资并购。

(二)把握产业升级这一根本

坚持以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在经济转型中实现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更好。

促进工业升级。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前景和区位优势,围绕打造一批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目标,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各县市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2 - 3个。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推进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4 - 5个百分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促进建材、纺织服装鞋革、化工电力能源等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新型化,争取申报并通过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0个。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企业上市和增资扩股,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4户,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以上企业40户。加快煤电、盐化工、废旧金属及塑料回收等产业发展,努力将丰城、樟树、高安打造成全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力争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或示范城市(县)1个以上。加快园区“三区一化”建设步伐,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园区1个、超400亿元园区4个,新获批重点省级工业园区1 - 2个,袁州、铜鼓获批筹建省级工业园区,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推动农业升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宜春从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突出抓好粮食、畜禽、油茶、竹、苗木花卉、有机(富硒)农产品等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全市农业产业化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持上高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在全国有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新提升万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袁州、丰城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全市注册农民合作社达到3500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争取清理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5000亩。实施“万村千乡”网络建设工程,恢复改造新建一批乡镇供销合作社。

加速旅游服务业升级。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强省意见,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中心城区与县市区旅游资源共享,全面构建“双核三线四游”格局。充分挖掘温泉、禅宗文化、自然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推进明月山景区年底前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三爪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奉新百丈山、宜丰东方禅文化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做好樟树筑卫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禅宗文化申报世界遗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汤创建世界温泉名镇等前期工作,争取9月底完成禅宗文化“1+26”系列片制作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珍惜和管控好明月山富硒温泉资源,切实做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办好第八届月亮文化旅游节,以“明月寄相思、畅叙中华情”为主题,着力把宜春打造成为两岸文化的交流胜地和海外华人的交流胜地。力争接待游客突破2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0亿元。加快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抓好一批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推进市、县、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便民蔬果粮油直供超市建设。以“空港”、“高铁”物流为增长点,建设一批综合物流园,培育壮大现有物流企业,努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超千亿元。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做大金融总量,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70亿元,引进外埠银行1家,新设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家。

(三)突出城乡发展这一关键

坚持全域统筹、整体谋划、加速提升,努力构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中心城。当前,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巩固提升宜春在赣西中心城市的地位已成共识、恰逢其时。随着航空、高铁时代的到来,中心城区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以前不中心,现在变成中心;在宜春不中心,在赣西却为中心;在江西不中心,在中部地区处于中部之心。连续七届月亮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宜春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人气、商气加速聚集。锂电、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一大批产业项目的落户,为叫响做强赣西中心城市增添了底气。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打造新宜萍城镇密集带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优化航空、高铁、城南、明月大道两侧等重点区域规划布局,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新城区建设。加大环城南路沿线开发力度,争取6月底启动320国道改线工程。突出抓好碧桂园新城开发、禅博园、北湖公园等在建工程,启动黄颇路片区棚户区改造、昌黎隧道、张家山跨高速公路立交桥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市区体制,强化市区一体化理念,支持袁州加快发展,合理确定中心城区“四区”管理权限,建立事权财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在财税、土地、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加快现代旅游、总部经济、养老保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进一步放宽入城门槛,鼓励外来人口和周边镇村农民在中心城投资入户。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保群众出行便捷高效。大力实施“数字城管”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创建健康城市的要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积极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规范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杭长高铁宜春段、煤运通道岳宜吉铁路、昌樟高速改扩建、万宜、昌栗、昌宁、昌傅至东乡高速公路、宜春至慈化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昌吉赣客专、万铜高速、高安通用航空产业等项目建设,完善宜春明月山机场配套设施,增开连接国内主要城市航班。强化能源保障,加快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四方井水库、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鹅婆岭水库、丰城龙头山水电枢纽工程、丰电三期、大唐国际上高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及服务系统,建立数字认证、网上支付、社会诚信体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推进镇村联动。抓好省定新农村880个试点,集中力量实施19个示范镇(重点镇)镇村联动建设,力争6月底全面完成“新建十一个一、五个改造提质” 及集镇“六位一体”改造304个规定项目和96个联动村改造工作。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积极采取土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为镇村联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各类规划编制,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着力发展特色小城镇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居,提高集镇辐射力。巩固“三清一控”活动成果,严厉整治规划区内违规违法建房等突出问题。加强镇容镇貌管理,着力提升镇区品位、美化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面貌。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抓好国省道、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镇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推进222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清理垃圾、清洁水源和通自来水“两清一通”工程。继续开展广播电视“户户通”和电影下乡活动。加快推进县乡村公路建设,力争完成县道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客运网络化连通工程、自然村通水泥路800公里,自然村通畅率达到4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