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4日14:4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安保工程 富农政策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设计导则 留守儿童 林分结构 水资源综合管理

(三)夯实“三农”基层基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连片设施农业基地,培育设施农业特色乡镇和专业村,提高种养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丹桂、桔柚、锥栗、百合花、薏米、海鲜菇等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茶叶、烟叶、笋竹、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打造10个区域特色农业。新植或补植无患子35万亩,大力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培育集种植、养殖、加工、休闲等为一体的林下经济,争创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县。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快一批山庄、茶庄、果庄、渔庄等“武夷品牌”休闲农庄和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建设。加强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加快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展农田土壤成份调查,鼓励推广使用有机肥,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光泽县茶富水库前期工作,实施松溪县虎洋水库等10个重大水利项目,完成1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32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200公里,新增、更新农村客车101辆。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100家,成立绿发集团,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放活土地经营权。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试点,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落实中央、省上扶贫开发政策,整合各部门扶贫开发资金,提高扶贫开发精准性,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和库区发展,全面落实对口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实施第四轮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争取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增一批村财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建制村。

(四)全面建设武夷新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优化新区功能布局。研究制定城市设计导则,科学合理布局南林核心区的市民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高标准地推进建设,努力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形成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汇集的“洼地”。推动武夷山、建阳加快融入武夷新区,做好城市建筑风格风貌、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项目布局等方面的对接,促进同城化发展。

加快新区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武夷新区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崇阳溪旅游景观带、森林生态博物院、古汉城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博物馆、科技孵化大楼、核心区四所学校、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浦南高速公路南林段西移改线、渡头大桥、崇阳溪两岸、商业街、风情街等路桥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核心区城市骨干路网,迅速拉开新区城市框架。

促进新区产业集聚。坚持工业、商贸物流、旅游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吸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进驻新区,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培育做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引进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产业龙头项目,促成万达集团、复星集团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提升新区产业发展水平。

(五)做精做美绿色城乡,加快打造旅游城市

提升城乡规划和管理水平。坚持“绿色、特色、现代”理念,明确新城区发展方向,完善旧城区功能,突出“武夷风格”和闽北建筑风格特色,抓好城乡综合交通、风貌景观、公共要素配套等专项规划设计,加快建设旅游城市。严格城乡规划管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打击“两违”和违章占道停车、乱摆摊经营等现象,提高城市品位。

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出台实施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绿色城市、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扎实推进光泽县“生态食品城”、邵武市产城融合试点,加快省级、市级小城镇改革试点镇建设,积极引导偏远山区群众向中心镇和产业园区、县城周边集中集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深入推进“五千工程”,提升城区“三边三节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南平中心城市同步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和延平新城建设,建成水东新大桥、夏道大桥、滨江路跨线桥、朱熹路扩建及景观工程、城市二水源工程,加快建设水南新大桥,完成横排路、紫芝巷等12条市区道路及街巷改造,开工建设八仙等4个城市社区公园。持续推进各县(市、区)建设或改造提升一个完整社区、一条美食街、一个游客集散中心、一个主题文化公园、一个城市商贸综合体、一个专业产业园等“六个一”工程,力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实施百个美丽乡村示范、千公里生态绿廊、万人保洁的“百千万”工程,制定农村住宅用地指导意见和建设导则,组建民间建筑工匠人才库,引导农民按照宜疏不宜密和两层半、坡屋顶的要求建设新房,弘扬闽北农村建筑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展示山水田园风光。

(六)强化招商用好政策,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深入推进“三维”项目对接,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借助招商平台招商、利用地缘关系招商,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办好“5·13”投洽会和“11·16”茶博会,开展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强化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征迁工作,切实改变项目等地状况,促成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积极参与闽东北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发挥南平旅港、澳门南平联谊会和闽北海外社团的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友城沟通联系,拓展对外开放领域。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发挥政策效应。用足用活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试点以及苏区老区库区、扶贫开发等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组建政策对接和项目策划工作班子,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继续从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补偿等方面去深入谋划,争取上级更多政策支持。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创绿色发展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善生态市建设机制,严把新上项目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审批关,争取8个县(市)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2个县(区)创建省级生态县。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邵武、武夷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其他县(市、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推进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完成2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矿山复绿行动”。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盗伐森林行为。加快“四绿”工程建设,植树造林30.3万亩,不断改善林分结构。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和管护机制,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启动实施316国道和30条农村公路生态示范样板路建设工程,推进福银高速公路邵武和平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和武夷新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

抓好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开展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养殖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城乡垃圾污水整治。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展大气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新增PM2.5、一氧化碳、臭氧监测,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完成59家企业审核验收工作。

(八)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4429套。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稳妥推进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商业补充保险试点。加快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乡镇敬老院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失独家庭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10所公办幼儿园。建成18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延平、邵武、武夷山、建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继续推进城区中小学扩容提质,鼓励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提高办学水平,完成闽北卫校新校区搬迁。支持武夷学院申报专业硕士点和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扩大办学规模。扶持特殊教育,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组建医疗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配备使用。优化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加快南平市第一医院综合住院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提升县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健康云”服务平台。坚持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和完善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科技和人才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载体,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专业化科技孵化器。办好科技成果交易会,加快邵武、武夷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武夷新区科技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申报专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工作力度,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市创业和发展。

促进公共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实效。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和文物保护,加快建设一批古镇古村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朱子文化、武夷茶道、闽越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办好第十一届闽浙赣皖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探索组建文化集团,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拓展“南平机制”,加快构建农技服务、农村流通和综治服务平台。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继续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广农村社会治理“1+3”新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医患纠纷“南平解法”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信访“路线图”,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化“平安南平”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强化安置帮教工作。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建立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工作。深化“双拥”共建,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强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

三、全面深化改革,为绿色发展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一)解放思想,致力先行先试。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大胆探索,着力先行,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创优发展环境和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上争当全国全省改革的“排头兵”,推动南平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赢得先机。

(二)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理顺监管职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工业园区项目并联审批和代办制,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营造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环境。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山林资源流转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三)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环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管理和效能建设等工作条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办好为民实事。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和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完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机制,精简检查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治市,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接受舆论和群众监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做好“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试点工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令行禁止、克己奉公,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绿色发展走新路,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为加快推进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