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莆田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4日14:3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海洋牧场 港口铁路 留守孩子 菜溪岩 职业教育质量 质子治疗 清洁生产审核 资金池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市委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持续城市建设“一二三四五”、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 的工作思路,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走出一条立足莆田市情、富有莆田特色的依港口、靠文化、重科技、创模式、促转型的质量型、生态型、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预期155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3.5%、13%;财政总收入增长17.5%,预期180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增长18%,预期1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预期14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预期48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预期52.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增长7%,预期3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预期3.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预期30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预期13050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5‰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培育发展临港产业。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港龙头企业,加快临港“五行”基地建设。促进鞍钢冷轧、赛得利差别化纤维一、二期、海峡纺织等项目达产;确保国投配煤基地、中海福建应急抢维修中心、赛博思钢构等项目竣工;加快建设LNG5、6号储罐、湄洲湾第二发电厂、PA6(聚酰胺切片)、蓝海新材料、华峰工贸等项目;开工建设金鹰林浆纸一体化、赛得利差别化纤维三期、丁基橡胶、雪津英博啤酒扩产等项目;有效突破莆田核电、燃气电厂二期、阿斯创矿业、神华煤电、中锦化工、庆华甲醇、泰盛纸业、青山浆粕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进口木材补贴政策,扶持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创建国际硬木交易中心,提升木材加工区集聚能力。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建设莆田港湄洲湾、兴化湾港口群,续建秀屿、莆头、罗屿、东吴作业区等18个深水泊位,建成涵江、宫下、黄瓜、小日陆岛交通码头,抓好枫亭码头前期工作;续建湄洲湾三期航道工程,新建兴化湾港区一期航道工程。建成国投煤炭码头专用线和福厦铁路仙游客运站,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铁路罗屿支线和秀屿支线;全力推进兴化湾港区、三江口、罗屿、东吴、国投配煤基地等片区疏港公路建设;继续做好莆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海西国际商贸物流园、黄石商贸物流园、东吴临港物流园、海西LNG物流配送中心、东南沥青物流产业园、莆头木材集散基地等临港物流园区;发挥向莆铁路带动效应,大力拓展港口腹地,落实支持物流发展优惠政策,开工建设普洛斯物流中心,引进更多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推动港铁联运,促进临港物流发展。

优化港口发展环境。成立港口发展促进委员会,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港口开发经营,筹建港口物流交易中心和保税仓储功能区。积极推进东吴港口全面开放,加快建设东吴口岸联检设施,建设电子口岸,提高通关效率。完善港口应急救援机制,修建海上指挥中心、海上搜救中心和海上卫星导航系统。改造搬迁罗屿半岛,拓展临港用地。

(二)增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滚动实施“双百工程”,抓好存量提升和增量优选,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力争工业增加值净增100亿元,技改投资突破200亿元,亿元以上企业突破500家。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力争产值增速超过25%。建立小微企业转规升级培育库,重点扶持50个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净增规模企业70家。实施品牌战略,助推企业上市。抓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把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引导小微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协作配套,逐步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格局。纺织鞋服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发使用差别化纤维、高性能鞋材,推动“机器换人”、“技术换工”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建设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全国性的鞋服专业市场;食品加工产业以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为支撑,以海洋食品制造为重点,提升精细加工、产品包装、市场开发水平;医疗器械产业大力发展药物制剂和医疗器械,逐步构建新药发展基地、医药医疗器械生产和交易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促进钟表、计算器、数字家电、光电行业高端化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兴化湾港区机械装备园,培育金属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数控机械、石材机械、木制品加工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化工产业积极发展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涂料和鞋用胶水等终端产品,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延伸湄洲湾石化产业链;建筑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企业,支持总承包企业加快发展。

提速发展服务业。把第三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宽空间、优化结构、提高比重。提升莆田网军,打造电商名城,建设垂直细分行业、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平台,建立新型结算中心,培育限上电商企业,加快安福电子商务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快递业融合发展和产业集聚,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引进财务和资产管理公司、结算中心、评估、咨询、金融担保、传媒、代理等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养老休闲、养生保健等健康服务业。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促进信息消费。办好各种体育赛事、演艺和会展,拉动住宿、餐饮业消费。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入驻莆田、增设分支机构,发展村镇银行,推进市农商行增资扩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设更多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一个行业一个政策一个协会一个资金池”机制;加强民间融资监管,打击非法集资。保障土地合理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以“南湄洲、北九鲤”为重点,全力支持湄洲岛建设朝圣岛、旅游岛、生态岛,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旅游景观,配套娱住功能,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通往景区干道,改造提升环山区道路,联接九鲤湖、九龙谷、菜溪岩、九座寺、仙水洋、永兴岩等重要景区。提升旅游产品品质,规划建设滨海景观带,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等业态。争取列入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继续扶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莆田高新区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团队。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落实“助保贷”等政策,鼓励鞋服等传统行业加强研发设计,创立自主品牌,促进差异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天然气、木材等进口。实行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培养和引进国际化商务人才。加强莆港澳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等交流合作。落实省先行对台开放15项试点政策,推动莆台货运直航,组建莆台农业合作联盟。拓展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莆商集聚区的合作空间。

(三)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保障粮食安全。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推广良种作物60万亩,稳定粮食生产。创新经营体系,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整合中央和地方粮库布局,建设仙游省级粮库,筹建兴化湾粮食仓储加工物流园区。加强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超对接,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治理“餐桌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山区学利农、海洋建牧场”模式,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化带动农业规模化,打造全国设施农业批发后援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基地和中国(仙游)精致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和林下经济,新增大棚蔬菜4000亩、楼房养猪5万头。加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技术研发,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机械装备,推进无土基质栽培等现代技术应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支持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海堤、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创新农田水利最后1公里建设管护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

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实施“风行海西、鲍打天下”发展战略,立体开发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打造南日海上风电示范基地;实施鲍鱼、海参、海带、紫菜、牡蛎、花蛤、对虾等优势品种的种业工程,鼓励发展远洋捕捞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服务业,建设埭头半岛渔业加工贸易区、中海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打造南日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推进海域收储试点,建立海域使用储备制度。推进南日十八列岛、平海湾滨海综合开发,建设中国(南日岛)垂钓基地。

着力帮扶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大力扶持50个老少边岛相对落后村,优先安排水利、饮水和公路等项目,促进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土地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支持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一村一品一业”,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服务和管理,改革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村改居”,建立转户进城农民权益协同保护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优先向建制镇转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将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进城农民在地域转移、职业转换的同时,实现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产城融合,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强做美中心城区和仙游城关,逐步构建“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新型城乡格局。按照“一溪两岸”联动发展思路,动工建设八二一路跨木兰溪大桥,加快建设木兰大道一期,全面启动妈祖城核心区、莆田火车站片区建设,加快发展滨海新城区,推动城区跨木兰溪发展。按照城涵同城化发展思路,加快福厦路、荔涵大道改造提升,动工建设白塘路,改造白塘湖片区,综合整治城涵河道,开发建设萩芦山庄、大学城片区,促进城涵路通、船通、绿道通,增强中心城区辐射效应。

完善城市功能。实施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六项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五千工程”。按照“一次性设计到位、五年内不破路”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停车场、人行过街通道及地下管网,继续推进城区主要街道改造提升工程,开展杆线整治、推进共杆共线。按照 “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续建湄渝高速莆田段,全面启动新一轮“三纵一横三联”国省干线建设,重点建设联十一线、联一线、联二线,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00公里。加快推进防洪防潮、水源保护、引调水、供排水、流域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两年完成木兰溪整治工程,整合现有自来水厂、扩建第二水厂、建设第三水厂和妈祖城水厂,完成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和金莆供水工程,加快推进萩芦溪流域的乌溪水库及供水系统配套工程,开展宁海闸、河库联通、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前期工作。完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配套基础设施。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把“点”从城乡社区向棚户区、城镇“三边三节点”和美丽乡村拓展,“线”从公路铁路沿线、绿道向市政道路管线拓展,“面”从小流域向木兰溪流域和旅游景区拓展,构建景观走廊。沿袭城乡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保护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花化彩化,加快建设城市主要出入口门户景观、带状绿地、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建设一批园林植物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促进绿道网连线成片,打造莆田“慢生活”。提升主要节点夜景工程,推进路灯照明节能。

加强城镇管理。推进“四规合一”,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三区四线”管控,用好乡村规划师。稳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高市政设施完好率,创建一批示范街道、社区。深化道路交通、内河、“两违”三项整治,加强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管理,提升交通组织水平和公交分担率,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继续整治城区内河、南北洋水系,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观;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坚持属地管理、部门联动,依法依规、疏堵结合,做到“零容忍、零增长”,规范城乡建设用地行为。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管理。

加快试点村(镇)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辐射延伸,逐步实现城乡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燃气、绿化、信息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联网对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体系。抓好9个省市小城镇试点镇、第一批16个“幸福家园”试点村和第二批3个镇、5个片(含14个村)、16个村 “幸福家园”试点村(镇)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安居创业,打造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典型示范,创新“就地城镇化”路径;在试点村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储改革试点,建设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