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3日16: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教育均衡发展 富农政策 风险防控 农家店 企业创新主体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当前,我们既要看到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压力,更应看到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国内经济质量效益向好、美好安徽建设势头强劲、淮南转型发展前景美好等有利条件,特别是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合淮一体等平台效应不断彰显,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推动新发展。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四争”目标为引领,以煤基与非煤产业协调发展为路径,以保障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紧紧扭住“双增双万”、重点项目、创新驱动、“三区改造”、城乡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美丽新型能源城。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完成年度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关键要把握六点。

一要把深化改革与思想解放结合起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我们要以老黄牛的毅力、千里马的气势,做到“胆子大、步子稳,不抢跑、不拖延”。

二要把深化改革与稳中求进结合起来。只有稳中求进,才能为改革提供有利条件。我们要以“钉钉子”的韧劲,把改革贯穿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之中,贯穿于深化煤化、重化非煤、强化高新、优化人才之中,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

三要把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当前,淮南发展进入换挡期。面对矛盾交织、利益多元的格局,必须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群众利益最大化。

四要把深化改革与文化繁荣结合起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淮南文化元素,大力提升淮南城市形象,弘扬豆腐故里的历史底蕴、能源城市的奉献精神。

五要把深化改革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彰显“三山、三水”的生态特色,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要把深化改革与转变职能结合起来。坚持依法行政、简政放权、优化职能、规范运行,做到不越底线、不碰红线、不触高压线,永葆人民公仆的青松气质、红梅品格、修竹胸怀。为此,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充分发挥投资的支撑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势头。

扩大有效投入。高度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改善投资管理和服务,实行项目开工、竣工闭环管理,推进项目投资提速、提质、提效。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城乡建设投资350亿元以上。加强对百个重大项目、省“861”行动计划项目调度,开工建设煤制天然气、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加快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潘集选煤厂等项目建设,力促淮沪电厂二期、朱集西矿等竣工投产。

培育新兴消费。坚持城市扩容与培育消费同步推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城市商圈和便民消费圈,完善农村消费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信息消费,加快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助推“网商电商”成长,拓展城市“一卡通”服务,打造“江淮云”产业基地。实施“宽带中国”淮南工程,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72%。创新休闲、健康、文化消费,拓展家政、养老等生活服务消费。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以上。

狠抓招商引资。注重发挥煤电资源绝对优势、综合环境比较优势,促进引资、引技和引智相结合,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专家谈判、合同文本审查、专项资金监管等制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围绕工业地产,开展产业链、产业群招商。围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开展以商招商。围绕煤化工产业,开展定向招商。围绕中国豆腐文化节等节庆,开展会展招商。围绕发展总部经济,深化与央企省企民企外企合作。围绕技术、服务输出,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设立海关、国检正式机构,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全年引进内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坚持不懈推动转型升级

持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总量,促进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

统筹推进煤基与非煤产业发展。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转型发展理念,煤基产业增加值增长11%,非煤电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优化煤基产业。推动煤炭产业循环发展,综合利用煤炭伴生资源。推动电力产业清洁发展,推进新庄孜低热值煤电厂直供电试点,加快超超临界机组建设。推动煤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推动煤机装备产业成套发展,加快凯盛重工等项目建设。壮大非煤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13%以上。推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出台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2个省级集聚区建设。统筹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0家。实现旅游收入87.5亿元。开工商住房400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三产增加值增长8%以上。

统筹实施“双增”与“双万”计划。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发展活力。实施规模工业“双增”计划。落实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五年行动计划。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亿元、非煤电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家以上。实施民营经济“双万”计划。进一步落实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条、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7条等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重点产业、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净增民营企业4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6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5%。

统筹提升县区与园区产业集中度。加强县区主要调度指标分类考核和经济运行监测。编制县区首位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区首位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园区主导产业集中度达75%。开工工业地产4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市经开区完成投资50亿元,引进项目30个以上,开工项目17个,竣工项目14个。加快煤化工园区建设,力争中安煤化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高新区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淮南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培育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产业。支持县区工业园特色发展,探索产业配套互补的共赢模式。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企业交叉持股、融合发展。推进2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2家企业改制重组,力争2家企业上市、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深化凤台县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并推广粮食银行,探索建立土地银行。推进区划调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平稳衔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认真落实省里部署的各项体制改革任务。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提高4个百分点。加大专利工作力度,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申报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30个。推进“云海战略”智慧城市规划实施,加快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等建设。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全国防爆电气知名产品示范区,启动省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建成省煤矿安全仪器仪表质检中心。加强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申请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

破解发展要素制约。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加大股权融资和债券发行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30亿元。积极开展融资租赁,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落实中原经济区“人地挂钩”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规范土地储备、出让管理,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纪行为。争取增减挂钩周转指标2000亩,整治土地5000亩以上。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注重规划引领。积极参与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皖北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细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区发展规划。启动合淮共建区、高铁南站片区、高新区扩区、商贸物流功能区、地下管网等规划。修编城市防洪排涝、集中供热、给排水、供气等专项规划。完善道路线网、集聚区规划。加强规划批后管理,维护规划的刚性和权威。

强化建设推动。按照“老城新城一样美”的要求,塑造“双百城市”的新形象。推进东进南聚、西优北联。开工建设滨湖大道、站前路,推进滨河大道建设。改造铁路下穿立交桥4座,推进2座排涝泵站建设。提升山南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协调服务商杭高铁淮南段暨高铁南站建设,开工建设九龙大道、大别山引水工程,推进奥体公园等项目。大力优化西部城区路网水网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洞山西路改造、沿矿路、谢一矿路建设。支持凤台、潘集、毛集联动发展,开工建设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淮河二桥,推进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凤台二桥等工程,启动凤毛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实施“三区改造”。开工建设7个集聚区、推进3个、做好前期工作2个。改造棚户区4.3万户、550万平方米。新开工采煤塌陷区居民安置点5个、竣工4个。

推进功能完善。进一步加大拆违力度,基本完成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城市畅通一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试验段。实施主城区20米以下道路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城区道路13万平方米。推进城市水系改造亚行贷款项目,建设2座污水泵站。改扩建各类管网130公里。调整改造省道6条。加强汽车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建设,投放新公交车200台,新辟公交线路6条。

(五)毫不动摇夯实“三农”基础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特色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经济繁荣。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土地合作,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1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新增流转土地5万亩。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力促粮食丰产丰收,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建设西淝河退堤工程和洼地治理项目,加快朱集大型泵站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启动小型农田水利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重点洼地世行贷款项目。规范淮河河道采砂管理。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强化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提高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实施“农民增收行动”,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加大扶贫脱贫工作力度,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努力建设美好乡村。建立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的引导机制,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建成48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完成3000户农房建设、1650户危房改造,建成11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六)齐心协力改善民生

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巩固完善民生工程。加强民生工程绩效考核,健全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实施33项民生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8万套,基本建成8000套。建成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解决农村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建菜市场6个。完善“五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区3个。建设标准化学校23所。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建成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职教园区、市体育学校、淮师附小新校区。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对口培养高技能人才。

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深入实施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加快创业园建设。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实现困难人员就业3000人。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基本实现农民工工资无拖欠。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城市。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成市一院门急诊综合楼、市四院病房大楼,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鼓励发展专科医院和民办医院。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技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开展行业社会保险移交地方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标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均增长10%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55%以上。完善生活必需品储备调控办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加快向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保障区二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43%。

(七)持之以恒推进文化社会建设

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保护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大地欢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博物馆三期建设,加快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6个。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推进印刷产业园、豆腐文化产业园建设,支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大力实施“十个一工程”,推进文化精品创作、营销和开发。组团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推进网格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社会治安大巡防和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启动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平安淮南建设。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整治,依法关停小煤矿,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道路交通整治,依法“打非治违”。加强应急平台和队伍建设。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人民防空、民族宗教、防震减灾、残疾人、地方志、统计、气象和档案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八)一以贯之优化生态环境

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体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加强节能减排。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实施6个污水防治重点项目,抓好50个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11座垃圾转运站等建设,完成6台火电机组脱硝改造。开展城区燃煤锅炉污染治理,综合整治非煤矿山和固体废弃物,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有效减少雾霾危害。

加强生态修复。强化城市绿线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山体修复,实施舜耕山环山路植被修复工程。启动江淮分水岭地区水系治理,提高瓦埠湖和高塘湖水质。加快焦岗湖生态湿地修复。推进凤凰湖水系治理。加大采煤塌陷区等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修复力度。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森林增长工程10万亩。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施城区绿荫提升工程,加强滨河公园、广场游园和城市绿道建设。打造舜耕山风景区,开工建设淮南子植物园和7大景点。推进八公山、卧龙山、茅仙洞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建设滨高塘湖森林景观带。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施滨河森林景观带工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让淮南人民在蓝天下、青山旁、绿水边、自然中幸福地生活。

三、切实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发扬“雷厉风行、言行一致,严谨创新、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谋好政府该谋的事、管好政府该管的事、干好政府该干的事。

一是坚持科学理政。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落实中央、省里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做善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科学、依法、民主决策,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程序。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探索建立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招投标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好中选优。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办好“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深入治理政风行风文风会风,从严查处“三乱”和吃拿卡要等行为。

三是坚持为民勤政。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一线查民情,深入基层解民忧,少说多做,实干实效。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强化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拓宽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最大范围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整治“软、懒、散”现象,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各项规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扎实推进决策、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全面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压缩“三公”经费10%。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行政问责和绩效评估。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寻求改革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汇聚转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各位代表!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号角,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建设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新型能源城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