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启解读农业现代化的政策

2012年05月25日15: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政策分析 政策涵义 农业技术 农业生产  农业制度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3. 广义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政策涵义

广义农业现代化理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既是现代农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又是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过程,它包括现代农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农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在1821世纪期间,农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两次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农业现代化,综合农业现代化主要适合于农业发展中国家。它的政策涵义比较丰富。

首先,21世纪农业现代化有三条路径: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追赶农业现代化和综合农业现代化路径(表2-27)。目前,前者适用于农业发达国家,后两者适用于农业发展中国家。

 其次,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涵义,与经典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政策涵义基本一致。

其三,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涵义,涉及许多方面。例如:

农业技术: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物技术等。

农业生产:精准化、绿色化、工厂化、订单化生产等。

农业经济:知识化、生态化、国际化、高效益、高竞争力、保证农业供求平衡等。

农业环境: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提倡绿色消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

农业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农业补贴、低关税、农技推广体系等。

农业观念:提倡高效益、高质量、创新、环境意识等。

农民:提高农民竞争力,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

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基础设施等。

其四,综合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涵义,包含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和优势集成,形成组合优势和竞争优势。

4.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适应性

一般而言,科学理论都是有边界条件的,在一定范围内成立,超过范围就不成立。

1)农业现代化理论在世界和国家范围的适应性

农业现代化理论是对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分析,它以国家为基本单元。农业现代化理论,重点是分析农业变迁的世界前沿。如果世界农业变迁是有逻辑的和规律的,如果农业现代化理论体现了这种逻辑和规律,那么,它就适用于世界农业和国家农业。

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和后进国家,或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做法会有所不同。农业现代化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先行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点,但对后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重视不够,因为后者更多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研究。

2)农业现代化理论在省级地区的适应性

农业现代化理论适用于国家农业分析,但在省级地区的适应性,会因国家不同和地区不同而异。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的分析,在省级地区,地区现代化遵循国家现代化一般规律,但又不是国家现代化的简单“缩小”。省级地区的现代化会与国家现代化有所差别。农业现代化理论在应用于地区农业分析时,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校正和发展。

农业现代化理论,比较适用于解释先行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先进地区的情况,而对后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后进地区的适应性,就会有很大差别,需要专门研究。

3)农业现代化理论在县市级地区的适应性

农业现代化理论在县市级地区的适应性,会比在省级地区的适应性小一些。县市级地区的农业具有更大的多样性。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的分析,在县市级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和服务化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很大的多样性和弹性,美国有些县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知识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则是必然的趋势。农业现代化理论,可能在许多县市级地区出现“水土不服”,需要专门的研究和校正。

在不同层次的地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提高都是必需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必需的,农业制度和农业观念变化是必然的,但是农业内容和农业结构的转变就有多样性。地区农业现代化理论,需要专题研究。

(摘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何传启专栏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