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光辉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一切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全面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才能统一思想,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指南。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总结与发展,凝聚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反映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期盼。只有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才能加快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的伟大事业。
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保障。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才能让西藏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祖国的怀抱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是我们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缩小差距、改变面貌要靠发展,为民谋利、改善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更要靠发展。只有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终目的。民生凝聚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只有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繁荣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西藏的首要政治任务。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只有紧紧抓住西藏的特殊矛盾,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作为硬任务、第一责任,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才能推动西藏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实现长治久安,才能真正把西藏构筑为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特殊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因素,我区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还不宽,增收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生态和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就业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极少数干部作风较差、办事效率低下,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达赖集团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一直没有停止渗透破坏活动,我区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我们要更加珍惜大好形势,更加珍惜历史经验,更加珍惜宝贵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继续保持好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维护好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奋勇迈进。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明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对全局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巩固和扩大“十一五”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现“十二五”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主题。这是由我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所决定的。西藏是欠发达地区,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西藏是边境地区,处于反分裂斗争前沿,只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构筑牢固的国家安全屏障,才能确保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坚决按照中央决策和区党委部署,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把这个主题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凝聚各方力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动跨越式发展,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促进长治久安。
必须始终贯穿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对我区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行动指南。一产上水平,就是要着力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建立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努力提高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二产抓重点,就是要以清洁能源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业、建筑建材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为重点,整合资源,高起点、大规模推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产大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精品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真正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加快发展,着力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取得突破;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取得突破;坚持和谐发展,着力在长治久安能力建设上取得突破;坚持统筹发展,着力在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上取得突破;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在体制机制完善上取得突破。这六个方面,既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区“十二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
根据“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等七个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保持持续稳定。
这七个方面的目标,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6项,是约束性指标,是必须确保完成的;其他指标是预期性指标,是导向性的,是要努力达到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了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增强了指标的约束性;围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努力方向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纲要的制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使规划纲要既集中体现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又凝聚各方共识和群众智慧,是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纲领。
“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我着重报告六个方面: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民生的重点领域在农牧区,重点对象是农牧民,重点工作是抓好“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色农牧业两个重点,建立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水、电、路、讯、气、广播影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农牧区面貌。继续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和防震加固工程,到2013年实现所有农牧民住进安全适用房屋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环境整治工程。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农牧业结构,保障青稞为主的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力度,建立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增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稳步推进农牧区保险,扩大范围、增加险种。专项扶持,大力发展由基层组织控股、能人经营、群众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式的乡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组织和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显著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健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引导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就业问题,不断增强各类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到企业、基层和艰苦地区施展才华。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做好复退军人教育培训和安置就业工作。加快建立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积极引导转移就业,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关系的跨省转移接续。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牧民和退牧牧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群众生活、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推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功能,实现每个县有标准化医院、每个中心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每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区、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抓好传染病、地方病、高原病的防治工作。大力扶持藏医药发展。不断完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补助政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远程医疗能力和水平。完善药品检验、监测、监管基础设施和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区、地、县三级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管体系。继续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人口和妇幼保健工作,倡导优生优育,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