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02月23日11: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试点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综合交通网 排污许可证制度 保税港区 建设创新型 生态立省 城市中低收入家庭

(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率先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编制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建设,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和中心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全省城市化率达到59%,居各省区前列。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690万人,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和客运班车通村率分别达到99.5%和91.6%,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完成示范村630个、整治村12306个。

  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扶持,省财政累计转移支付1135亿元,年均增长28.6%。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累计签订山海协作特色产业项目3971个、到位资金865亿元,组织劳务培训28万人次。加大乌溪江、紧水滩、百丈漈等库区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帮扶力度,加快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群众下山脱贫步伐,累计搬迁10.78万户、37.2万人。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衢州、丽水和舟山三市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念上书、念好书”的要求,扎实推进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02万人次,新建改造宿舍和食堂285万平方米,培训教师21万名,为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爱心营养餐。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加强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对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类专业本省学生实行免交学费。按照“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要求,全面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成两轮农民健康体检,参检农民4250万人次,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达到人均20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开展“种文化”和“送文化”活动。累计送9.1万场演出、110万场电影、1015万册图书到农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西湖文化广场、浙江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残奥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免费婚检和免费孕检率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80.5%和90.4%。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和红十字、慈善等公益事业。大力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惠及26.3万残疾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发挥作用。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三)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完善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把为民办实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交通、公共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7595亿元,年均增长21.1%,连续五年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把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来抓。全面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加强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和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大力推动就业创业,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9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累计完成686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2010年全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预计达到30800元,比2005年增长52.3%。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据对全省111万户低收入农户的统计监测调查,2007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20元,收入大幅度增加。

  围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五年净增703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93万。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水平居全国前列。率先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省578万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已按月领取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率先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70元。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所有县(市、区)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85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41.6%,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每人每月达到376.7和245.2元,比2005年增长69.2%和86.3%,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6.9%和99.4%,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种保障形式,解决了59.2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七年实现“三下降”。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突出抓好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实施“强塘固房”工程,累计加固病险水库1160座、海塘388公里、堤防1200公里,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1.2万户,加强标准渔港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支持驻浙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军转安置、优抚、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重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等领域推进改革。抓好国家发改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工作,在11个设区市和义乌市开展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文化体制改革等试点省建设,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列为国家试点。深入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和最低出让限价标准体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推进差别电价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改革,率先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引导支持商业银行完善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开展林权、海域使用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贷款,设立13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1家村镇银行,成立42家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积极拓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新增上市公司139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24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医疗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在72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确定舟山市和6个县先行先试。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新增国家级开发区9个,宁波梅山岛成为保税港区。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服务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浙江周”等重大招商活动,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03亿美元,已有9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浙江。全面加强与央企等国内优势企业合作,累计引进省外项目4987个、到位资金2250亿元。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发资源、收购品牌、拓展市场,累计新增境外投资63.6亿美元,境外机构数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围绕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能源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全面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口帮扶战略部署,提前完成四川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开展新一轮援疆援藏工作。继续扩大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建设长效合作机制。

  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制度。制定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规范行政行为,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完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机制。加强行政立法和执法工作,开展省政府规章集中清理,制定和修改省政府规章85件,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51件。开展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完成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事项518项。建立健全“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大力压缩行政开支,严格控制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出国经费。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省级44个部门803项审批事项进入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办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0年,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为民办实事的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据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8%,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人口自然增长率4.5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