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启:经济现代化的历史事实、理论

2011年01月31日15: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地区现代化 地区 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 世界现代化 排名 新人类发展指数 新人类 发展指数 HDIN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现代化报告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3)经济现代化与制度变迁

经济制度变迁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制度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程序、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诺思1999)。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制度,是关于生产要素的所有与配置、生产成果的分配的制度。在原始经济时代,基本经济制度是原始公有制,生产要素是公有的,生产成果是平均分配。原始经济时代的过渡时期,产生了私有制,但经济制度仍带有公有制的色彩。在农业经济时代,基本经济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包括奴隶制、庄园制、游牧制或佃农制,生产要素是私有的,奴隶主(庄园主或地主)决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在工业经济时代,一种基本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收入的分配。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将是知识经济制度,它正在形成之中(表2-72)。

基本经济制度是不断变化的。基本经济制度往往存在几个亚种。例如,农业经济时代的游牧制,工业经济时代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福利经济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等。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从农业经济制度向工业经济制度的转变是第一次经济现代化,从工业经济制度向知识经济制度的转变是第二次经济现代化。

(4)经济现代化与经济形态转变

经济形态转变是经济现代化的一种宏观表现形式。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在不同“经济时间”有不同的经济活动,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经济活动有不同特点,它们的核心技术、核心产业、基本生产方式、结构、制度和观念等有本质的差别。可以把四个经济时代的反映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经济活动归为不同经济形态,简称为基本经济形态(表2-73)。不同经济形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很大不同。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代表了经济现代化的两个阶段。

(5)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事实

首先,经济供给的事实。在过去300年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的持续性因国家而异;生产效率的国际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的世界前沿在转移;国家经济的世界地位的转移具有一定概率。19世纪以来,失业率长期波动,经济周期长期存在,20世纪下半叶经济周期的振幅减小。20世纪后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发达国家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与生产效率正相关等。

其次,经济结构的事实。18世纪以来,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下降(非农业化);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经历上升和下降(工业化和非工业化)两个阶段。20世纪以来,服务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上升(服务化或非物质化),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比例上升。

其三,经济流通的事实。18世纪以来,经济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提高,国际贸易量增加。20世纪以来,平均关税率下降。20世纪后期,货币供应(M2)占GDP比例、国内信贷比例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国际贸易比例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性不显著等。

其四,经济分配的事实。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先升后降,然后部分国家出现波动。20世纪以来,政府税收比例和转移支付比例提高。20世纪后期,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政府收入比例、税收比例和转移支付比例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

其五,经济需求的事实。20世纪以来,消费占GDP比例下降。20世纪后期,家庭消费比例与人均国民收入负相关,政府消费比例和知识资本投资比例与人均国民收入正相关。

在过去300年里,经济行为、制度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关键技术、生产模式和主导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变化是不平衡的;人均收入国际差距扩大,欠发达国家相对贫困化。

2、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和前景

(1)经济现代化的现状

首先,经济现代化的水平。2002年131个国家中,大约有24个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18%;18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14%。根据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分组,美国等18个国家为经济发达国家,西班牙等9个国家为经济中等发达国家,巴西等24个国家为经济初等发达国家,中国等79个国家为经济欠发达国家。

其次,经济现代化的阶段。2002年,美国等6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期,瑞典等12个国家处于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期;韩国等11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经济现代化过渡期,希腊等33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经济现代化成熟期,中国等29个国家处于发展期,印度等26个国家处于起步期,马里等14个国家仍然是传统农业经济。

其三,经济现代化的世界前沿。2002年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瑞士、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日本、法国、英国和比利时。2002年有6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期,它们分别是美国、丹麦、荷兰、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

其四,经济现代化的进展。在20世纪后50年里,全面完成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从1个上升到24,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从0个上升到18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方向发生重大转折,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从工业化进入到非工业化阶段。

其五,经济现代化的地位变化。在1950~2002年期间,日本等21个国家经济地位升级,委内瑞拉等6个国家降级。在1960~2002年的40年里,国家经济地位上升的国家有15个,下降的有5个。其中,日本、新加坡和韩国连升两级。

其六,经济现代化的国际差距。在1970~2002年期间,阿根廷等36个国家第一次经济现代化指数负增长,赞比亚等10个国家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负增长。经济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差距扩大。

(2)经济现代化的前景

首先,完成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的时间。按1970~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中等收入国家完成第一次经济现代化平均需要85年,世界平均需要53年。

其二,经济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按1990~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2050年经济发达国家第二次经济现代化指数比2002年约提高一倍,2100年比2050年约提高一倍。

其三,经济现代化的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大约比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落后50年,2050年世界经济平均水平大约相当于2000年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其四,经济现代化的分布。按照1970~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2050年完成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将达到46个左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将为43个左右;2100年完成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大约为62个左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大约为58个左右。

3、经济现代化理论

经济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经济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目前它大致包括两个理论集合: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和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

(1)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

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形成的。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的问世,可以作为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迄今为止,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与规模宏大和历史悠久的经济学理论有着千丝万缕和难舍难分的联系。实际上,经典经济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经典经济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集合(表2-74)。

首先,经典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分析了经典经济现代化的有关思想和理论,归纳提出了经典经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表2-75)。

其次,经济成长阶段理论。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经济成长的五个阶段(罗斯托2001),1971年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六阶段。它们分别是:传统社会、起飞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第二到第五阶段,属于经典经济现代化的范畴。

其三,工业化理论。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过程。工业化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狭义的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例的连续上升过程;广义的工业化指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业化,包括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工业比例的连续上升、农业比例的连续下降、工业生产方式和观念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的过程。关于工业化类型和模式有大量学术文献。

其四,两部门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提出“两部门模型”。他假设: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一个是农村人数众多的、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传统农业部门,它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第二是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很高,能够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和工业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别,经济机制能够将农业劳动力吸收到工业部门。由于农村劳动力与土地比率的下降,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将上升,工资提高。随着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移将达到某种均衡,经济结构转变完成(Lewis 1955)。

(2)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

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21世纪期间的经济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它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等(表2-76)。这里重点讨论它的一般理论,包括经济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方面内容。目前,关于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和综合经济现代化的认识非常有限。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期待着大量的研究和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