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政治现代化理论
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关于政治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它大致包括三个理论集合: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不同现代化理论的政治论述等。关于不同现代化理论的政治论述参考第二节有关内容。
(1)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
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是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美国政治学家的几本著作的问世,包括《政治体系》(Easton 1953)、《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Almond,Coleman 1960)、《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Ward,Rustow 1964)、《现代化的政治》(Apter 1965)、《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oore 1966)和《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Huntington 1968)等,标志着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诞生。政治现代化的学术文献非常丰富,但迄今为止,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没有系统的、公认的一般理论阐述。
一般而言,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有两个来源:政治学家对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和解释,非政治领域(如历史和社会学)的现代化学者对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和解释。如果把他们的研究主题和相关思想集合起来,可以提出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的结构(表2-91),并归纳它的一般理论(表2-92),包括它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等。
(2)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
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21世纪期间的政治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它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政治领域的应用,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等(表2-93)。这里重点讨论它的一般理论,包括政治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方面内容。目前,关于第二次政治现代化和综合政治现代化的认识非常有限。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仍有大量发展空间。
首先,政治现代化的定义。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内涵:政治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政治领域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政治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政治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政治竞争和国家分层等。
政治现代化的外延: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行为、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生活、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包括政治参与、国家治理、国际政治和政治环境的现代化,包括分段、分层、分部门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与其他领域现代化的相互作用,包括政治现代化的时空分布变化等。
一般而言,政治现代化指政治变迁的世界前沿和达到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它包括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现代政治向后现代政治的两次转型,包括政治权力合理化和民主化、政治参与法制化和平等化、政治体系制度化和专业化、政治行为理性化和高效化等。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变迁与现代化的一个交集。很显然,并非所有的政治变迁都属于政治现代化。一般而言,有利于政治参与的理性化和平等化、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和高效化、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政治变迁,才属于政治现代化(表2-94)。
一般而言,政治现代化大致有三个来源,包括继承、转折和创新等;不同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有不同要求,不同亚领域有不同要求(表2-95)。概括地说,第一次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民主化、权力理性化、组织科层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第二次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多元化、权力知识化、组织网络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一般而言,政治发展包括政治进步和政治正适应,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发展、政治转型、国际政治互动和国际地位变化的交集。
(2)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18~21世纪期间,政治现代化的前沿轨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两次政治现代化有不同内涵(表2-96)。
第一次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从封建政治向公共政治、宗教政治向世俗政治、家族政治向公民政治、贵族政治向阶级政治、专制政治向法制政治、农业政治向工业政治的转变等。它的特点包括政治分化、民主化、合理化、科层化、法制化、世俗化、制度化、系统化、职业化、大众化、理性化、平等化、自由化、专业化、阶级化、政党化、公民化和组织化等。
第二次政治现代化是从现代政治向后现代政治、从权力政治向服务政治的转型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它包括从国家政治向国际政治、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阶级政治向公民政治、精英政治向平民政治、物质政治向生态政治、物态政治向网络政治、简单民主向协商民主、信息控制向信息公开、工业政治向知识政治的转变等。目前它的特点包括知识化、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绿色化、生态化、分权化、分散化、议题化、国际化、服务化、市场化、公开化、透明化和自主化等,将来还会有新发展。
如果说,第一次政治现代化是初级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政治向初级现代政治的转变;那么,第二次政治现代化是高级政治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政治向高级现代政治的转变;两次政治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政治现代化。22世纪政治现代化还会有新变化。
政治现代化在不同亚领域和政治部门有不同特点。
政治现代化过程大致具有12个特点:非线性、可逆性、多样性、可预期性、路径依赖性、多路径的、冲突性、系统性、阶段性、全球性、复杂性、长期性等。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遵循现代化的10个基本原则(表2-12)。
其三,政治现代化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治现代化的结果与目标是相关的,相关性是逐步加强的。
政治现代化的结果一般包括政治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政治参与、国家治理、国际政治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变化等。
第一次政治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一政治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特点包括民主的、合理的、官僚的、法治的、集权的、世俗的、专业的和高效的等,副作用包括政治腐败等。
第二次政治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二政治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目前特点大致包括多元的、个性的、绿色的、网络的、分权的、知识密集的、信息密集的、国际的、服务的和透明的等,副作用包括政治信誉下降等。
政治现代化的结果包括六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它们分别是:两次政治转型的完成、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和平等化、政治体系和政治结构的合理化和制度化、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的民主化和理性化、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制度化和民主化等。这些变化发生在政治参与、国家治理和国际政治领域。
从理论角度分析,政治现代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个目标:完成第一次政治现代化;第二个目标:完成第二次政治现代化;第三个目标:提高国际政治互动的国家能力。
从政策角度分析,政治现代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个目标: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和平等化;第二个目标: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和高效化;第三个目标:公民权利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目标还可以具体化,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
其四,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分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动力因素和动力机理。
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包括创新、竞选、适应、冲突、权力分配、公民参与和国际互动等。一般而言,创新是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来源,竞选是政治变迁的激励机制,适应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政治调适,冲突是政治变迁的诱发因素(包括政治危机和革命),权力分配是政治发展的引导因子,公民参与是政治变迁的影响因素。
动力模型包括:创新驱动、双轮驱动、联合作用、四步超循环、三种政治复合互动、创新扩散、创新溢出和竞争驱动等(表2-16)。
不同国家和不同阶段的动力有所差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动力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