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2、人的现代化理论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人的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它大致包括两个理论集合:经典人的现代化理论和广义人的现代化理论。它与文化现代化理论、社会现代化理论和个体现代化理论等有交叉,与行为心理学有交叉。
(1)经典人的现代化理论
经典人的现代化理论,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20世纪60~80年代形成的。有些时候,它被称为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行为心理学派。美国学者的三本专著的问世,包括《成就社会》(McClelland 1961)、《走向现代: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Inkeles, Smith 1974)和《探索个人的现代性》(Inkeles 1983)等,标志着经典人的现代化理论的诞生。迄今为止,经典人的现代化理论尚没有系统的、公认的一般理论阐述,而是一个学术思想集合。
首先,经典人的现代化的定义。
关于人的现代化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而言,人的现代化是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包括人格现代化、心理现代化、个人行为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现代化等。
美国学者英克尔斯和史密斯认为: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人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国民在心理和行为上都发生了转变,形成了现代的人格,现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具有人格的现代性,这个社会才能成为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的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运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性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的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Inkeles, Smith 1974)。
其次,经典人的现代化的结果。
人的现代性的形成和扩散是个人现代化的主要结果。
英克尔斯教授归纳出现代人的九个心理特征(Inkeles 1966)。首先,乐意接受新经验,并对革新和变革持开放态度;其次,思想活跃,对周围范围广泛的问题形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三,着眼现在或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其四,相信人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实现自己的目标;其五,处理事务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其六,信任感,相信社会和其他人是可以依靠的;其七,分配公平,个人报酬与其技能和对组织的目标的贡献成正比;其八,具有抱负,愿意接受正规教育和科学知识;其九,了解和尊重别人的尊严。
英克尔斯和史密斯认为,现代人的性格,可以总结为四个主要特征。他是参与型的公民,并且消息灵通;他拥有相当明显的个人效率感;他在受到传统势力影响时,特别在处理个人事务上作出决策时,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愿意接受新经验和新理念,是心胸开放的人,而且在认知上有很大弹性(Inkeles, Smith 1974)。
卡尔研究发现,现代性的核心特征包含七个要素,它们是:行动主义,同亲属的低结合率,喜欢城市生活,个人主义,城市亚社区的层次低,生命机会的社会分层低(Kahl 1968)。布莱克认为,与过去时代的个人相比,现代的人格是更加开放,更加宽容,更加关心对环境的控制,更不安于现状(Black 1976)。
其三,人的现代性与经济发展。
麦克勒兰德认为(McClelland 1961),经济发展与人的“成就需求”紧密相关,成就需求与价值观、信念和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和小学生读物和童话故事中有关进取和以获得成就为欲望的主题的出现频率很高,在发展中国家相对比较低。有三个因素影响男孩的成就需求:父母对成功的高标准、温暖和鼓励、一个不权威独断的父亲。成就需求较高的社会将造就精力更旺盛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们推动了经济的更快速发展。
(2)广义人的现代化理论
广义人的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21世纪期间的个人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它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个人行为领域的应用,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广义人的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等(表2-116)。这里重点讨论它的一般理论,包括人的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方面内容。
首先,人的现代化的定义。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个人和相关因素的变化。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人的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个人行为领域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人的形成、发展、转型和互动,个人要素和公民制度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国际分化和国家分层等。
人的现代化的外延:人的现代化包括个人行为、素质、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包括人格和心理现代化,包括工作前人员、工作人员、退休人员、男性和女性公民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现代化,包括分段、分层、分部门的个人现代化,包括个人现代化与其他领域现代化的相互作用,包括个人现代化的时空分布变化等。
一般而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的变迁的世界前沿和达到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它包括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现代人向后现代人的两次转变、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发展、个人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的自我解放大约发生了三次(表2-117)。其中,从宗教和封建专制中解放出来是第一次人的现代化,从组织和机器控制中解放出来是第二次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个人变化与现代化的一个交集。人的现代化,不仅包括人的自身变化,还涉及个人生活的制度和环境的变化。没有制度和环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在现代化过程中,人、制度和环境三个要素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抑制。
人的现代化的概念模型。首先,人的发展是个人进步、制度进步与环境进步的交集。其次,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发展、人的转型和人的互动的交集。
其次,人的现代化的过程。
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18~21世纪期间,人的现代化的前沿轨迹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个人现代化两个阶段,两次现代化有不同内涵。
第一次个人现代化是从传统人向现代人、农业人向工业人的转型,包括从伦理人向契约人、家族人向社会人、等级人向平等人、君臣关系向国家公民、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变等。
第二次个人现代化是从现代人向后现代人、从工业人向知识人的转型,包括从经济人向生态人、物质人向文化人、组织人向自主人、民族人向世界人转变等。
第一次和第二次人的现代化有不同特点(表2-118),第二次人的现代化的特点还在发展。
人的现代化的一般特点有10个:部分可预期的、非线性的、可逆的、路径依赖的、多路径的、多元的、不均衡的、不同步的、有阶段的和全球的等。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遵循现代化的10个原则(表2-12)。
其三,人的现代化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个人现代化的结果与目标的相关性是逐步形成和加强的。
个人现代化的结果包括个人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等。从理论角度分析,它包括六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两次个人转型的完成、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个人价值观念的变化、公民制度的发展、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个人现代化的分布变化等。
第一次人的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一个人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主要特点包括职业性、公民性、理性、平等性、阶级性、民主性、组织性、效率性、开放性、独立性、参与性、计划性、现实性、公平性、主动性、流动性、科学性、纪律性、责任感、信任感、成就感和个人价值等,副作用包括人情淡化、物质主义流行等。
第二次人的现代化的结果是第二个人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目前特点包括知识性、网络性、生态性、自主性、多样性、兴趣化、国际性、幸福感、终生学习、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副作用包括知识和技能老化加快、工作风险和家庭风险扩大等。
从个人角度分析,个人现代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完成第一次人的现代化;完成第二次人的现代化;追赶、达到和保持公民素质的世界先进水平。
从政策角度分析,个人现代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和完善公民权利和义务制度;提高公民的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等。
其四,人的现代化的动力。
微观层次的动力因素包括创新、竞争、适应、交流、个人利益和个人兴趣等;宏观层次的动力包括国家现代化、地区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等。
创新是制度进步的根本来源,竞争是个人进步的激励机制,适应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个人和制度调适,交流是个人发展的促进因素,个人利益和兴趣是个人发展的影响因子。发达国家创新和竞争作用比较突出,发展中国家交流和适应作用比较突出。
动力模型包括创新驱动、双轮驱动、联合作用、创新扩散和创新溢出等(表2-16)。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个人,有不同的现代化动力。
其五,人的现代化的模式。
人的现代化没有通用的最佳路径。21世纪人的现代化有三条基本路径(图2-70)。
如果说,第一次个人现代化是个人初级现代化,那么,第二次个人现代化是个人高级现代化;两次个人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并持续向知识人、网络人和生态人转变是综合个人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它受传统文化、个人职业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和不同部门的个人现代化的内容和模式有所不同。
(摘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 何传启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