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阐述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路径

2010年11月12日16: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亚太总裁协会全球首发2010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分析了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1.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路径

(1)市场主导的内生路径。其实质是新兴产业在自然市场环境下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生存竞争,并获得市场拉动的成长过程。该路径长处有二:第一是新兴产业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严酷市场的竞争,得到了锻炼,从而产业素质比较高;第二是新兴产业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市场的严格选择,其固有优势得到了固化和加强,因而产业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应变能力和自发展、自创新能力比较强。不过,该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新兴产业从萌芽到市场地位的确立所需时间比较长;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会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波动性,易受经济系统本身不确定性的强烈影响。

(2)政府作用下的外推路径。其实质是产业在人为市场环境下进行生存竞争并逐步谋求发展的结果。政府培育的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方式的长处有三:第一是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产业从萌芽到市场地位的确立所需时间比较短;第二是政府培育新兴产业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前瞻性强,确定性程度比较高,政策不易波动,而且不易受经济系统本身不确定性的强烈影响;第三是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的极化效应的时间跨度会比较短,其作用从极化转向扩散的时滞缩短,因而社会所承担的新兴产业成长成本可能会比较低。不过,政府培育的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新兴产业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自然市场的严酷竞争,因而产业素质与市场自发方式相比可能会比较低;新兴产业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经过自然市场的严格选择,其固有优势固化和加强的程度可能不如市场自发的方式高,因而产业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应变能力和自发展、自创新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3)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发展路径。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而言,通常情形是新兴产业在市场与政府政策共同构筑的环境中形成与发展,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场与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市场主导下的内生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激励功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政府应保有一定的控制权,发挥其举足轻重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市场的内生动力与政府政策的推动在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市场的内生动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处于决定性地位,而政府的推动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技术亟待突破,市场竞争力不强,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尤显重要。

(4)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路径相结合。内源式路径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技术创新,达到技术进步的目的;外源式路径则指从外部引进技术。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有贸易、FDI与自主研发三个途径。贸易方式即购买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FDI方式即引进技术较先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则由本国企业或研发机构自主创新。源于贸易和 FDI的技术进步途径属于外源式路径,自主创新途径属内源式路径。两种路径各有优劣。内源式路径的优势在于可获得技术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技术命脉;劣势在于研发成本较高,且存在技术风险。外源式路径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引进成本通常是自我研发的 1/3至 1/5,且引进技术风险较小;不利之处是某些技术进口难度大或成本过高,也难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应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市场”,遵循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相结合的路径。一方面,走内源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引进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进步目标。走内源式道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技术引进是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来源,是快速、低成本的技术进步路径。两条路径的结合具体体现在要对外源式路径引进的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避免陷入“引进—再引进—落后—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技术成熟度较高或可获取性强,可采取外源式道路,可获取性不强、难度较大、成本也高的尖端技术,自主研发。对于新兴产业技术重在自主创新,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进则重在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力求实现内源式道路和外源式道路的优势互补,最终落脚点在自主创新上。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