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贸易范围的扩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是全球消费者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并成为全球性的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所长在《2008科学发展报告》发表题为“食品安全”的文章。文章共包括五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控制的定义。接着分析目前国际、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指出国内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着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和部分食品生产规模小,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赶不上生产、贸易、市场和消费变化的需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究基础薄弱,监管技术和队伍支撑严重不足等。然后概述了食品安全学的四大基本原理,即“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管理理念,风险分析理论,透明性原则,法规效益评估。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科学与技术应重点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如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和基地,培养风险评估的人力资源;应在整个食物链上全面推广良好操作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规程;加快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标准制定程序,提高标准的统一性;加强风险评估结果在食品安全管理决策和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自觉应用等。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五项建议:1.制定《食品安全法》;修订与《食品安全法》不一致的技术性法规,以及相关标准、指南,建立结构完善、适应性较强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2.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国家统一的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文件、指南和规则,协调部委、省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过渡到国家统一的管理体系模式。3.应在法律层面上实现风险管理职能与风险评估职能相分离的原则,明确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机构的作用、地位和关系,保障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益和适时性。4.本着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原则,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原理,建立国家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风险评估、日常监测、预警分析、风险交流体系,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研究机构,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公平贸易提供技术和人力保障。5.在省级及以下层面应加强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督、检验、宣传和应急体系建设,强化生产源头和市场监督管理,培训基层管理、监督、检验技术人员。(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8科学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