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中国名牌战略发展报告(全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实施名牌战略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追求高质量的时代。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既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也对名牌产品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实施名牌战略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名牌战略发展的沿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名牌战略。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企业时就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在小平同志讲话精神的推动下,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很多企业认识到争创名牌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的口号。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1993年,广东、江苏、四川、上海、浙江、河北、黑龙江等地政府和一些行业部门,提出了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实施名牌战略的措施。1994年,一些省份推出了本省的第一批名牌产品。1996年以后,除少数省份外,名牌战略的实施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普遍开展起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国家实施名牌战略的设想,并向国务院提出了建议。1996年,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振兴民族工业。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国家制订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联合,争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成为各级政府经济质量部门振兴民族工业的重要任务。2001年,按照国务院赋予的职能,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委、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主要新闻媒体成立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质检总局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并于当年正式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表彰、宣传、培育中国名牌产品的活动。

6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部门指导服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

政府在推进名牌战略过程中,制定培育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表彰宣传名牌产品,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目标和措施,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摆在了突出位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名牌战略推进机构,其中,26个省、市、自治区由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担任名牌战略推进机构的领导;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名牌扶持政策,并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本地名牌战略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95个市、县(区)对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奖励。

企业是推进名牌战略的主体。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许多企业不断增强名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质量为核心,努力争创名牌产品。有的企业提出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产品质量;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企业品牌”。很多企业走上了以质取胜、名牌兴企的发展道路。

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会)在推进名牌战略中发挥了行业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作用。6年来共有100多个部门、行业协会(联合会)参与了名牌战略推进工作,有34个行业协会(联合会)制定了本行业的名牌战略实施规划。各行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了产业素质,促进了行业的振兴与发展。

二、实施名牌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名牌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引导消费,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实施名牌战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以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为龙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200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7.619万亿元中,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5.75%,拉动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4.34个百分点。

我国机械工业“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增加投入、资产重组、专业化生产与协作等方式,组建行业集团,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带动了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有173个为机械类,占总数的12.93%。一批装备类企业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沈阳第一机床厂多年来始终坚持实施名牌战略,“数控车床”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使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度提高,销售收入增长66%。

(二)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在名牌的宣传、培育、评价中,着力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从而增强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现有的1338个中国名牌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406个,占总数的30.34%,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

江苏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省级以上名牌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达到90%。中国世界名牌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每年投入的科技开发资金占销售额的10%以上。2005年,华为公司专利申请量达3409件,90%是发明专利。该公司已拥有国内专利6594件、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944件,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促进了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和附加值提高。

在现有的226类中国名牌产品中,鼓励外向型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有105类,占46.46%。在1338个中国名牌中,有693个是大量出口产品,占总数的51.79%。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了更多“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据调查,2003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3年来出口额增长了113.37%。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566个产品,有67%是以自有品牌出口的。中国名牌电视机﹑DVD视盘机﹑移动电话﹑程控交换机﹑空调器﹑集装箱﹑小家电等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全球首位。

为适应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2005年首次开展了中国世界名牌评价工作。两年来,海尔牌电冰箱、洗衣机、华为牌程控交换机、中兴牌程控交换机、振华(ZPMC)牌集装箱起重机、格力牌空调器、阳光牌精纺呢绒等7个产品荣获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这些产品在世界上的销售量排名都在同行业前5位,成为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争创世界知名品牌的典范。

(四)促进了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加大了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名牌培育力度。在确定名牌产品目录时,优先考虑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产品。在226类名牌目录中,有52类是涉农产品,占23%。2006年新增的农资产品有:尿素、拟除虫菊酯、草甘膦、猪饲料、拖拉机、粉丝、榨菜等21种产品,占新增目录的31.82%。涉农类中国名牌产品共有401个,占总数的29.97%。

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在同等条件下,评价、表彰和宣传名牌产品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藏毯产量突破30万平米,从业人员达到2.2万人,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成为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的有机硅、吉林的速冻调理禽肉食品、黑龙江的重型数控镗铣床等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00多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围绕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形成的产业链,增强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发展。

(五)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大批名牌产品的推出,引导了消费,为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中,消费类产品889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在97个家电中国名牌产品中,海尔、TCL、海信、美的、格兰仕等一批家电名牌产品已家喻户晓,彻底改变了洋品牌家电主宰中国市场的局面,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选择的空间;在240个食品类的中国名牌产品中,青啤、燕京、双汇、伊利、蒙牛等一批质优味美、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放心食品品牌,为满足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扶优扶强的同时,加大了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开展了“打假保名优”活动,为保护名牌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